央廣網西寧6月5日消息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近年來,西寧市在打好農村脫貧攻堅戰的同時,高度關注城鎮貧困群眾,努力探尋一條加大城鎮貧困和困難群體脫貧解困力度、城鄉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新路。2016年至2017年,西寧用兩年時間將城鎮低保對象從4.3萬人減少到2.8萬人,1.5萬人退出低保線,低收入對象從3.1萬人減少到1.1萬人。截至目前,全市有城市低保對象2.8萬人,低收入對象5020人,實現在檔低保人口30%以上退出低保線的目標。
2016年啟動城鎮貧困和困難群體精準幫扶工作以來,積極創新思路和方法,堅持“1+6+N”模式合力幫扶,全力實現貧困群眾“業有所就、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不斷提升城鎮困難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準識別,不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要想不讓一人一戶在扶貧路上掉隊,就必須注重精準發力,把底數摸清,把賬算清,因戶、因人精準施策,精準扶貧資金投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跟進解決。為做好城鎮貧困和困難群體幫扶工作,全市上下形成市委統一領導、政府主抓、民政牽頭負責、相關部門配合、縣區層層落實的工作格局。同時,注重與脫貧攻堅各項措施銜接,結合城鎮貧困和困難群體差異化特點和實際需求,區別對待、突出重點、有序推進。西寧市通過低收入核查中心、城鎮住房管理信息系統、商業銀行個人收入管理信息系統及入戶調查等途徑,區分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口和其他低收入困難群體,通過開展支出型貧困家庭認定和低保家庭貧困狀況評估等進行精準識別,并對通過精準識別確定的低收入對象公示,根據群眾反映意見再識別、再核查,按照“一戶一檔”建立檔案,為分類幫扶、精準幫扶奠定基礎,全面做好精準識別工作。
授人以漁,讓貧困群眾“斬窮根”
“黨和政府的關懷,讓我們這個家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小馬雙眼滿是淚水,激動地告訴記者。小馬是朝陽社區的居民,長期患有肺結核,只能靠在外打零工維持生計,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今年年初,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他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日子過得也越來越好。為提升城鎮貧困和困難群體“造血”能力,西寧市根據不同對象的實際情況,因人施策,針對性發力。對登記認定的城鎮貧困和困難群體,免費開展求職登記、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幫扶活動,將有創業意愿的城鎮貧困和困難群體給予創業培訓補貼,對于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就業的,實施“一對一”援助,由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崗位實行安置,確保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等至少有1人就業,并給予社保補貼和適當的崗位補貼。2016年以來,累計幫扶就業困難人員6000余人,幫扶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等特困家庭784戶。
兜底保障,讓百姓生活無憂
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是人們對生活的基本訴求。近年來,西寧市對城鎮貧困和困難群體全面實施住房、就醫、生活兜底保障,確保他們基本生活無憂。西寧市采取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分配公租房、棚戶區改造等方式,加大城鎮貧困和困難群體住房援助,為保障困難家庭正常生活,實行公租房物業服務費補貼。同時,積極開辦住房公積金援助提取業務,確保城鎮貧困和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對貧困病人、特困家庭、低保戶全面實施“十減”,即:減除住院病人診查費、檢查費(X線、B超、心電圖)、檢驗費、麻醉費、手術費、住院床位費、遠紅外治療、激光治療、深靜脈置管手術等診療項目10%的費用,有效緩解城鎮貧困和困難群體就醫負擔。西寧市還建立梯次救助制度,對低收入家庭按低保家庭的60%予以幫扶,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導致陷入生存困境的家庭實施臨時救助,全面落實今冬明春特殊困難家庭臨時救助工作,積極推進政府購買養老服務。
此外,西寧市結合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積極開展保障老年人、城市貧困家庭免費觀演活動,實施中央廣播電視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各級黨政機關干部、企事業單位人員、社會群眾、社區成員和志愿者積極對貧困家庭開展結對幫扶,切實為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教育扶助,照亮貧困生求學路
去年9月6日,對于家住城東區東關社區的張玲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無力負擔學費的張玲收到了社區送來的貧困家庭大學生助學金,讓她可以繼續學業。“作為一名貧困生,我深深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張玲激動地說。
近年來,西寧市全面落實貧困家庭學生教育資助,累計落實資助資金1400余萬元,實施城鎮貧困家庭學生資助1.46萬人次(包括學前、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做到應助盡助,確保每個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先后為2430名貧困家庭大學生資助學費和生活費2693萬元,為767名城鎮貧困和困難群體提供短期職業技能培訓。通過手拉手結對幫扶對全市城鎮留守兒童開展關愛行動,采取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等形式依法保障城鎮適齡殘疾兒童少年依法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