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2月2日電 題:春運“候鳥”吳志堅的18年“支南”路
新華社記者汪偉 孫仁斌
隨著一聲汽笛鳴響,一列掛有19輛車體的春運“支南”列車從錦州站駛出。紅色的車頭噴著白色水汽,綠色的車身貼著紅色標語,車廂里,59歲的吳志堅眼望窗外,揮手和工友們告別,踏上他第18次“支南”征途。2日,記者跟隨被稱作春運“候鳥”的老吳和他的4位工友,一起感受他18年“支南”路上的點點滴滴。
這是一列綠皮火車,在鐵路上已經馳騁了20多年。車廂門口處被重新刷成紅色,裝飾一新。
“已經檢修了一個多月。一切都要按照最高標準準備!眳侵緢哉f。
吳志堅是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沈陽車輛段錦州運用車間的一名工人,在過去將近20年的時間里,他幾乎每年都參加春運“支南”工作。
“支南列車”是鐵路為應對春運期間往返客流不均衡、旅客去向過于集中而臨時采取的一種增加運力的措施,已有近20年歷史。今年的“支南”首站是廣州,他們將幫助當地運送數以百萬計的“珠三角”務工人員返鄉過年。
從錦州出發,這列綠皮火車要走行4天達到廣州。列車上,除了駕駛員,只有吳志堅和他的4名工友。4天時間,除了下車技術檢查,吃住全在車上。
吳志堅把這叫做“實戰前最后的‘演習’!笨此畨骸y電路、查鍋爐、加固桌椅床鋪……老吳忙得不亦樂乎。
“綠皮車沒高鐵快,但經濟實惠。在外打工的農民工返鄉,還是有不少人會乘坐!眳侵緢哉f。
從1982年參加工作開始,吳志堅就每天和這些綠皮火車“摸爬滾打”在一起:大到車廂水電線路檢修、列車巡檢,小到處理衣服掛鉤、坐椅松動、門窗故障等問題……老吳說,36年和這些車廂在一起,閉上眼,都知道每一處設施的準確位置,出現故障,他都能迅速處理。
說起“支南”,老吳打開了話匣子:最早他也是根據工作安排踏上支南的列車,看到那么多農民工提著大包小包、領著老婆孩子趕火車回家,他的內心受到觸動:他們身上,承載著可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能讓他們安全、順利回家,是鐵路工人的驕傲!
過年的時候,老吳會在車上給家人和親戚朋友打電話拜年,他愛“吹牛”:看見電視新聞里播的沒?那么多農民工平安回家,那里面有我一份功勞哩!
每年出發前一天,他都會把80多歲的父母接到家里,提前吃了“年夜飯”!疤崆俺阅暌癸堃呀洺闪艘环N習慣,父母都是鐵路退休職工,他們挺支持我的!
提起春運,他覺得有點對不住老伴和女兒:和老伴結婚30多年,得有一半時間春節沒在家里過。女兒在上海工作,每年只有春節等有限的假期回家,卻總是見不到他。
“有一回過年,我閨女打電話給我,說著說著就哭了,說總也見不著我……”老吳接了電話,一個勁兒安慰女兒,把女兒哄好,掛斷電話,望著車窗外的萬家燈火,老吳也落淚了。
18年來,每到春節,老吳就和他的工友們南下,和數不清的回家的人流擦肩而過,他們被稱為春運“候鳥”。
今年52歲的馬力軍今年是第8次“支南”,他說,春運期間,車上人最少的一天是除夕。
“年前乘客大都到家了,我們經常因‘轉場’要從一個省轉戰另一個省!瘪R力軍說。
春運以春節作為一個“分水嶺”,節前,從珠三角返鄉的務工人員奔向四川、貴州、湖北、河南等地家的方向。節后,他們陸續回到珠三角工作。馬力軍所說的“轉場”,就是跟隨這列綠皮車從節前的珠三角轉戰這些勞務輸出相對集中的地區。
“年三十晚上我們就在車上包餃子,互相講幾個笑話解悶!崩蠀钦f,連續17年,春節聯歡晚會都是節后看的重播和網絡視頻。
彼時,空蕩蕩的車廂里,就只有老吳和他的幾個工友,車廂外,城市鄉村的燈光漸次亮起,焰火升空。他們看著窗外的風光,像看一場和自己距離很遠的默片。
“趕上除夕轉場,就只能在車上過年!56歲的康生平說,“想家肯定是想,但是和老吳比,人家堅持了10多年,我們有啥堅持不住的?”
“春運就是這樣,有苦也有甜!崩蠀钦f,他最享受的是春運途中幫乘客解決了問題,他們對自己豎起大拇指或道一聲“謝謝”。
“這個工作總得有人干,我們這個年紀的人,老人身體還行,孩子也不用操心,我們春節出來工作,讓車間的年輕人休息休息。”老吳說。
吳志堅所在的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最高峰時曾派出30多列“支南”列車幫助運送旅客返鄉,如今,只剩下7列。綠皮火車正在淡出中國的春運舞臺。
2019年1月,吳志堅即將退休,這是他參與的最后一次春運“支南”工作。提前幾個月,他就和車間領導要求參與這次任務。上了車,老吳這摸摸,那擦擦,像和相識多年的老友告別。
“最后一次參加春運了,我不會給自己留遺憾。”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