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在為大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其中,“假貨”問題仍是跨境網購的最大痛點。業界呼吁,打擊跨境網購售假要牢牢以信用處罰為抓手。
中國消費者跨境采購勢頭兇猛
與中國“雙11”網絡購物節相隔僅半個月,美國市場的年末促銷采購季“黑色星期五”也接踵而來。在這全球兩大市場的購物狂歡中,記者采集了上海口岸的相關數據,由此可見中國消費者的跨境采購勢頭有多么“兇猛”。
據上海海關統計,在今年11月11日至14日的“雙11”高峰期里,上海海關共監管各跨境電商企業的進口訂單248.88萬單,貨值3.26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27倍和1.51倍。這意味著中國特色濃郁的“雙11”網絡購物節,同樣成為廣大外國企業和商品的銷售旺季。
而據上海機場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統計,去年11月20日至30日的“黑色星期五”期間,上海空港口岸直郵進境商品達20.24萬票,占2016年全年直郵進境商品總數近一成,數量比2015年同期猛增9.5倍。從今年前10個月的情況看,上海空港口岸共受理直郵進境商品398.7萬批,同比增長1.86倍。
“毫無疑問,今年的‘黑色星期五’又將是中國消費者‘買世界’的一個重要時刻。預計僅洋碼頭、小紅書、亞馬遜三家跨境電商企業的日均進境商品數量就超過4萬件。” 上海機場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從“雙11”到“黑色星期五”的跨境采購來看,中國消費者青睞的外國商品主要是日用品、母嬰用品、服裝和化妝品。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消費者對高水準生活品質的追求以及中國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巨大拓展空間。
為營造高品質跨境電商環境,上海口岸建立了直郵備案商品退出機制,所有跨境商品不再一經備案永久有效。截至11月21日,上海口岸今年已對3460批通過跨境電商渠道進境的不合格商品取消備案。
跨境網購最大痛點仍是“假貨”
跨境電商在為大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上)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顯示,各投訴領域中,網購占總投訴的61.82%,跨境網購占13.34%。
其中,“假貨”問題仍是跨境網購的最大痛點。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與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說:“隨著海淘的興起,跨境電商平臺的投訴還在呈增長的趨勢。每天平臺都會接到很多消費者的投訴,主要都是跨境電商平臺疑似售假、售后維權困難、進貨渠道等問題。”
事實上,隨著跨境電商的迅速崛起,近幾年假貨問題層出不窮,眾多跨境電商平臺屢次卷入假貨風波。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張周平介紹,從供應商來看,跨境電商“主要分為4種模式,即經銷商、代理商供貨模式、廠商直接供貨模式、海外商超供給模式和買手代購模式。”
為何跨境電商會購買一些三無產品提供給消費者?張周平認為,這是因為跨境電商很難拿到所有國外品牌直接授權,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國內供應商,從而拉長了供應鏈條,中間的各個環節上很容易失控。
另外,在產品的周轉過程中,也可能存在摻假的情況。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海外直采模式保證了產品的來源,但是產品要經過國際物流、國內物流等一系列程序才能到消費者手中,在這些過程中,可能會有不良商家在正品中摻雜假貨。
對此,京東全球購負責人霍建明說,不管假貨是來自哪個渠道,終究歸結于對商品源頭的把關不嚴格。跨境電商平臺要想長遠發展,唯有打造可追溯、安全可靠的供應鏈體系才是王道。
今年7月,京東物流和參與商品進口鏈條上的各個合作伙伴,共同發起成立了“跨境溯源聯盟”。該聯盟成員包括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等行業權威機構,沃爾瑪、好奇、達能、ebay等20大全球知名品牌商,以及德迅、亞致力等國際性的貨運服務商,覆蓋美國、德國、日本、法國等全球熱門的跨境電商商品輸出國。
曹磊認為,盡管多數跨境電商曾出現假貨問題,但相對而言,京東等國內大型電商平臺將更有競爭力。“首先,大型平臺擁有的資源更多,會有更多的資本與海外各大知名品牌商進行合作;其次,大平臺更能全面使用大數據,了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從而選擇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海外品牌進行合作。”
還需筑牢信用體系“大壩”
“相比實體經營,網購特別跨境網購更需要信用支撐。”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金雪軍說,打擊售假要牢牢以信用處罰為抓手。
今年10月31日,“信用中國”網站公布了首批“電子商務領域嚴重失信企業黑名單”,共涉及500家企業。據了解,這些企業主要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和工商吊銷企業名單中篩選,經營范圍集中在電商領域。
統計顯示,2012年至2016年,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從1.31萬億元增至5.16萬億元,年均增長40%,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加值的貢獻率從17%增至30%。其中,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6.7萬億元,同比增長24%;進口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也達到了1.2萬億元。
顯然,電子商務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但也衍生出誠信不足等問題。
筑牢安全大壩離不開電商企業的努力。去年10月,阿里巴巴、京東等8家互聯網企業成立“反炒信”聯盟,共享信用信息,聯手打擊刷單炒信行為。截至目前,已在“信用中國”網站公示五批“炒信”黑名單。近期又有7家互聯網企業加入聯盟。
“反炒信”聯盟現任輪值主席單位京東集團副總裁曲越川說,“通過信用約束手段對違法企業進行聯合懲戒,對炒信黑色產業鏈從業者進行警示,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有益嘗試。”。
國家發改委財金司副司長陳洪宛表示,將積極推動電商領域誠信建設,包括開展電子商務領域嚴重失信問題專項治理;組織第三方機構對各主要電商平臺相關承諾兌現情況進行數據跟蹤與測試分析,并對外發布;委托信用服務機構在產品質量、銷售服務、價格、物流等環節開展信用監測,完善電商領域信用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