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網絡劇創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一味迎合低俗,出現暴力、色情、封建迷信等內容。此外,跟風、侵犯版權現象也比較突出。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驅動。
針對網絡劇,有關部門一直在加大管理力度,法律法規相對比較完善。與之相應的是,播出平臺的主體責任將會在整個網絡劇的產業鏈中凸顯出來。播出平臺作為行業自律的牽線人,將對整個互聯網視頻行業發揮更多的調節功能
□ 本報記者 杜曉
□ 本報實習生 韓婕
近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制片委員會2016年度大會暨第十一屆全國電視制片業十佳頒獎大會召開。據相關媒體報道,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羅建輝分別作了主題報告。另據會議記錄披露,去年有400多部電視劇差不多兩萬集,由于“質量問題”、價值觀模糊問題,沒有通過備案公示。同時,去年加大互聯網視頻節目的整治力度,處理了150多部存在違規內容的網絡劇、網絡電影。
近年來,網絡劇發展迅速,商業前景被普遍看好。與此同時,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制作水平參差不齊
記者從藝恩咨詢獲悉的《2015-2016年中國網絡自制劇市場白皮書》提到,“2016年網絡自制劇不再局限于視頻播放”“網絡自制劇與電視劇界限愈加模糊”。
白皮書提供的數據表明,網絡自制劇的影響力在逐漸擴大:近兩年網絡自制劇流量節節攀升,2016年TOP50總流量達463億。
白皮書對網絡自制劇的題材進行了總結和預測:爆笑喜劇類網絡自制劇依然保持較高觀眾緣;愛情、玄幻、古裝、懸疑正當紅,是孕育現象級網絡自制劇的重點題材;軟科幻成品較少,或成今后網絡自制劇市場一匹大黑馬。
觀看網絡自制劇的都是哪些人群?
白皮書表明,與前兩年相比,網絡自制劇主要受眾開始呈現女性化趨勢,且多為高學歷人士。80后、90后年輕人群是主力軍。已婚人士對網絡自制劇的觀劇熱情遠遠高于未婚者。
此外,網絡自制劇受眾收入較高,月收入5000元以上占比近八成。宅男宅女最愛網絡自制劇,他們通常喜歡上網、看片、游戲,也愛逛街購物、周邊游。
白皮書還提到,網絡自制劇觀眾中四成是“追劇狂魔”,每天都要看,忠誠度較高。
記者就此采訪了一些觀看過網絡劇的年輕人。
在北京一家企業工作的王先生說,“我認為現在的網絡劇內涵不足、商業化程度太高,如同現代快餐,但也有少數網絡劇制作精美,古風古韻。明星薈萃是網絡劇一大賣點。總體感覺,網絡劇越來越像快消品。還有部分網絡劇在制作上給人感覺超越客觀規律,傳播錯誤信息”。
北京一所高校的學生王顯舜告訴記者,“網絡劇因為成本相對較低,所以畫面、特效方面可能都會差一些。因為是網絡劇,劇情大多都比較無厘頭,劇情上不可以去深究,不然會找出很多漏洞。現在有些年輕人壓力比較大,看一些網絡劇可能會讓自己放松一些”。
“我比較反感偶像網絡劇。網絡劇成本低,劇本編寫可能比較粗糙,也難免落入俗套。有的演員缺乏鏡頭感和真實性,難以上升為影視藝術。”北京一所高校的學生李佩坤說。
“覺得網絡劇的制作水平參差不齊。有些良心作品,制作還算精良,但市場上充斥著不少水準低劣、趣味低俗的網絡劇。”北京高校學生趙同學說。
利益驅使迎合低俗
羅建輝表示,目前網絡劇創作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有跟風模仿的現象,精品網絡劇數量還比較少,自娛自樂的多。在網絡電影方面,在院線電影《我不是潘金蓮》還未上線時,就出現了《她才是潘金蓮》《潘金蓮就是我》《誰殺了潘金蓮》等網絡電影,給整個網劇市場造成很大的混亂。
第二,存在部分題材把關能力不足的現象。去年網絡劇興起了公安題材的熱潮,上線的有《余罪》《16罪》等,在情節設計上、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些違背公安工作實際、不符合人民警察價值觀,甚至違反公安紀律以及過度表現血腥。
第三,存在有些網絡劇主題導向背離主流價值觀的現象。比如說部分校園題材的網絡劇聚焦到師生戀、勾心斗角、拜金主義等。
第四,一些節目存在“三俗”現象。
羅建輝還表示,在嚴肅查處的150多部網絡劇、網絡電影中,70%的作品有一些內容突破了審核的底線,喪失了基本價值判斷和藝術修養,完全以“三俗”為主,有的劇篡改歷史,有的劇歪曲經典,還存在節目素材管理不善、惡意營銷的問題。
對于造成網絡劇“三俗”的原因,曾參與過瓊瑤維權案的北京律師劉錦麗告訴記者,主要原因還是創作以及制作的環境相對寬松,部分創作者受巨大經濟利益驅動,形成惡性競爭,一味迎合“三俗”品味或者意圖打所謂的“擦邊球”。
“現在網絡劇創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一味迎合市場,出現了暴力、色情、封建迷信等內容。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跟風、侵犯版權現象比較突出,原創性以及精品程度都不夠。”中國傳媒大學法律系副主任鄭寧說。
鄭寧也認為,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驅動。“另一方面,過去對網絡劇的監管相對寬松,最近幾年逐漸趨于嚴格。那么過去存在的一些監管方面的空白,可能導致一些網絡劇觸碰底線。還有,目前一些網絡劇的制作主體或者說發布平臺,在行業自律方面做得還不夠”。
白皮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網絡自制劇總投入近30億元,其中視頻網站投資約為20億元,網絡自制劇整體投資規模再度升級。2015年新開播網絡劇279部,2016年截至9月8日已開播132部。
“近年來,網絡劇市場蓬勃發展,數量以及收益在短時間內存在巨大突破,網絡劇因其直觀的影響力以及感受效果也成為挖掘以及培養新演員的重要手段,整體而言市場利益空間較大。但是作為文化產品,即便具有周期短、傳播快、創作環境相對寬松等特點,網絡劇仍然需要對內容進行留意以及把關,在基本的價值取向方面需要嚴格把控,這就需要處理好商務植入、營銷內容等問題,以免存在違規風險。”劉錦麗說。
強化監管正面引導
相關媒體根據此次會議記錄披露的“審批管理要點”中提到,進行備案、立項審批的電影電視劇,在沒有進行內容審查、沒有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或者電視劇發行許可證之前,不得在任何渠道和平臺發行播出。
劉錦麗認為,網絡劇首先應符合國家的核心價值觀、文化產業政策的基本導向以及社會大眾的倫理標準等。
“近年來有關部門相繼就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不得含有哪些內容公布了具體的管理規范,這一點與對院線電影的審查標準其實并無二致。與之相應的是,播出平臺的主體責任將會在整個網絡劇的產業鏈中凸顯出來。相對于內容的生產方,播出平臺肩負起了特定審查監管的責任。播出平臺作為行業自律的牽線人,將對整個互聯網視頻行業發揮更多的調節功能。備案和審查均有助于推動網絡文藝的健康發展,不是制約網絡劇產業發展的緊箍咒,而是為網絡劇劃定了一條基本的價值底線。內容方以及平臺方需要重點注意在把握內容時不能突破底線。”劉錦麗說。
鄭寧告訴記者,目前監管網絡劇的規范性文件包括《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完善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補充通知》等。
“針對網絡劇,有關部門一直在加大管理力度,法律法規相對比較完善,此前也下發過規范性文件。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管理的重點在于如何落實以及細化相關規范,加強事前的引導以及事中事后管理,對違規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對優質作品加大扶持力度。比如,進一步加強對網絡平臺審查員的培訓力度以提高審查水平,增強把關意識;對引發熱議的劇目,將會進一步組織專家審核團隊審核總結,對屢犯同類錯誤的相關主體加大處罰力度。并且,網絡視聽節目管理部門將可能與電視劇管理部門發揮更強的聯動作用,共同落實線上線下管理標準統一的要求。”劉錦麗說。
從網絡劇自身的發展來看,正在逐漸向精品化靠攏。
白皮書提到,視頻網站出品的“頭部”網絡自制劇(指具有用戶價值的優質作品——記者注)數量占10%,但流量占比高達85%,體現出“量少而質優”的特性。
白皮書分析認為,在未來的3至5年,“網臺聯動”或將成為“頭部”網絡劇的重要模式,也更加符合網絡自制劇與電視劇大一統之勢。
鄭寧認為,對于網絡劇的監管會越來越嚴格。要明確對于網絡劇的審查標準和審查程序。電影產業促進法已經出臺并實施,一方面要保護創作自由,另一方面也要符合我們現行的審查標準,要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特別是不能損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有關部門可以推出一些獎勵或者資助之類的措施,鼓勵那些更符合主流價值導向的網絡劇創作者去進行精品創作,在全社會起到正面導向作用。
制圖/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