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對多處集中送餐區域進行的暗訪發現,送餐箱消毒存在管理盲區。有的送餐箱已使用一年左右,從未進行過消毒。在一家小型的快餐配餐場所記者看到,送餐箱不僅沒有專門的地方儲存,而且與拖把放在一塊,抹布就擱在送餐箱上。談到送餐箱保潔消毒問題,一位外賣平臺相關業內人士說:“送餐箱沒法消毒,食品衛生監督部門不管,我們也沒有具體要求,臟的話就用紙巾、抹布擦一擦,外表看不出來就行了。”(2月19日《經濟參考報》)
近年來,網絡餐飲業發展異常迅猛,但其衛生和食品安全狀況卻較為混亂,如有些食品來源不明,不符合衛生標準。但監管部門在重視食材安全和店鋪的衛生狀況時,也不能忽視不起眼但卻關乎衛生和安全的餐具及送餐箱,避免其成為網絡餐飲業的短板。
隨著媒體的不斷曝光,黑作坊、無證操作等網絡餐飲業的頑疾被重視并得以治理。如在2016年12月至今,在網絡訂餐專項治理行動中,北京市共取締線下百度、美團、餓了么等三大訂餐平臺無證餐飲店鋪225家。然而,在治理和排查過程中,卻極易忽略餐具和送餐箱的安全標準及衛生狀況。導致本來安全衛生的食材受到污染,或者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根據食品安全法,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應當洗凈、消毒;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濕度等特殊要求;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飲具和容器。由此,網絡餐飲商家不僅應該提供安全衛生的美味佳肴,還應該確保餐具及送餐箱的衛生安全。一是餐具應符合安全標準,不會對使用者身體產生負面影響,不會在高溫食物的刺激下產生有毒有害物質。二是送餐箱應符合衛生標準并定期清潔消毒,避免在送餐過程中污染食材。
遺憾的是,實踐中,無論是監管者或商家,均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餐具和送餐箱。如很多商家依然使用不合格但便宜的一次性餐具,給消費者身體帶來危害,一些送餐箱長期未清潔,污濁不堪。這些現象顯然讓監管部門及商家對食品安全的努力毀于一旦,即雖然食品是安全衛生的,但由于餐具或送餐箱的不達標,送到消費者口中的食品依然存在衛生隱患。甚至由于餐具和送餐箱處于邊緣地帶,更會讓消費者忽略其重要意義。假如訂購的外賣口味不佳或不衛生,消費者可能會用腳投票,但在美味的掩蓋下,很多消費者可能對餐具和送餐箱隱患視而不見,以致長期受到侵害。
作為貯存食材的容器,餐具和送餐箱的衛生標準不該被忽視。根據網絡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網絡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裝材料,包裝好食品,避免送餐人員直接接觸食品,確保送餐過程食品不受污染。該項規定理當被付諸實施,且應當將餐具和送餐箱放到與食材同樣重要的位置來對待,監督檢查過程中一視同仁。這樣才能確保商家真正重視,讓消費者放心無憂地享受“互聯網+餐飲”。(史洪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