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一年一萬三,回家吃酒荷包干。”這是貴州安順普定縣和平村曾經流傳的一句順口溜。提起過去村里濫辦酒席成風的事,村民安庭凱直搖頭,“狀元酒、滿月酒、搬家酒……啥名目都有。”泛濫的酒席將收入“吃”沒了,村民最大支出項目就是送禮,禮尚往來演變為“人情債”。
近日,記者來到和平村,發現村文化廣場的宣傳欄上醒目地貼著《和平村治理濫辦酒席村規民約》《和平村治理濫辦酒席工作制度》,路過的村民不時停下腳步,細讀其中的內容。
2015年起,安順市將濫辦酒席的整治范圍向村(居)延伸,采取黨委政府引導、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村民自治、村規民約約束的方法,探索建立規范村(居)民辦理酒席的工作機制, “酒宴風”得到遏制。
“新規定實施后,遏制了巧立名目濫辦酒席的不正之風。”普定縣雞場坡鄉那芮村村支書支啟達告訴記者,酒席少了,村民間互幫互助的人情味卻更濃了。
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村支書左文學說,為了方便村民,塘約村率先成立了紅白理事會,購置了160人的桌椅,組織7支服務隊,負責全村紅白事的辦理。
“將肉食和蔬菜一起烹煮成香噴噴的一鍋,成本低,食物也不浪費。”在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劉官、七眼橋、舊州等鄉鎮,推行“宴請就吃‘一鍋香’”來操辦酒席,一年可節省2000萬元以上,切實剎住了鄉村濫辦酒席之風,減輕了村民的負擔。
“現在大家辦酒不比酒水高低、客人數量、菜式花樣,比的是節儉。”塘約村村民張松笑著說。
剎住“濫辦酒席風”,村民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增收奔小康上。“省出的時間可以搞養殖提高經濟收入,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和平村村民伍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