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時評:學生行為 如何“規”才有“范”兒
2017-01-09 18:03:00 來源: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
日前,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2016年修訂)》。新《規范》共15條,涵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基本要求。從學習生活到社會交往,從個人習慣到公共生活規則,突出了導向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等。
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周刊編輯室主編趙婀娜認為,新版的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最大的特點在于內容更具體,更具有操作性,目的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落實到中小學生具體的生活中去。
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任編輯張彬看來,新《規范》體現了中小學生守則也在與時俱進,更加地“接地氣”。比如“愛黨愛國愛人民”一條,加入了實際內容,“了解黨史國情,會唱國歌,聲音洪亮”等。同時,新《規范》彰顯了濃濃的北京特色。比如,“在國際交往中真誠友好”等,正是北京作為國際交流中心的一個體現。
同時,新《規范》減少了約束性要求,刪除了76個“不”字,過去常出現的“禁止”等管教性的字樣大幅減少。
趙婀娜表示,此次《規范》減少的是“不”字,但改變的是大立場。大人與孩子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讓《規定》顯得更加親切,更易被學生接受。
張彬認為,減少“不”字,其實就是讓孩子釋放自己的天性,減少約束力。這也體現了我們教育理念的轉變,變管教性要求為正向引導,強調積極價值引領。
中國教育電視臺主持人慕瑤也認為,此次北京市發布新《規范》,和我們教學改革其實一脈相承。如何把《規范》的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是最重要的。
趙婀娜認為,要把《規范》真正讓孩子學到、做到,家長需要以身示范,率先垂范。同時,老師、家長以及教育媒體要合力,把《規范》的內容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傳播,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接受。
張彬對此表示認同,新《規范》是對中小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其實對老師也有一種倒逼作用。學生尊敬老師,老師也必須以文明禮貌的面貌對待學生,所以老師要全面知曉《規范》內容,并以身作則,在言談舉止、遵規守紀等方面做學生的表率。
放眼國外的中小學生守則,英國淺顯,內容更加具體,比如“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不與陌生人說話“等;法國的比較人性化,讓學生感知權利和義務等。
張彬對此表示,各國的學生行為規范各有特點。中國強調家國統一,注重家國情懷,所以我們更多的是從整個國家的宏觀層面來設計,具體的實施和細化,會在日常的教育和專門的培訓中完善和加強。總綱之下帶給我們的將會是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中國教育電視臺《長安街》欄目播出 記者 張甜歌 )
編輯:姜萍
關鍵詞: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1月5日江西寧都某私立學校一學生因作業未完成,睪丸被老師打腫,學生父親在去學校交涉時也被老師打的頭破血流,目前孩子已送往醫院接受治療。記者隨后致電寧都英才私立學校進行求證,該校政教處張老師告訴記者,事情緣由家長彭某聽信小孩“遭到老師踢打”所致。
2017-01-08 06:31:00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1月5日江西寧都某私立學校一學生因作業未完成,睪丸被老師打腫,學生父親在去學校交涉時也被老師打的頭破血流,目前孩子已送往醫院接受治療。記者隨后致電寧都英才私立學校進行求證,該校政教處張老師告訴記者,事情緣由家長彭某聽信小孩“遭到老師踢打”所致。
2017-01-07 20:57:00
“從冬日到暖春,從南方到北方,是你們,這一年,講述著守護學生的高貴心靈,詮釋著守望教育的樸素心愿。相關閱讀:追思最美鄉村教師蔣國珍 37年資助獎勵學生2萬余人 徐川說自己最重要、最扎實的身份是學生隨時找得到、聊得來、靠得住的“川哥”,而新媒體則是貼近學生最好的方式。
2017-01-06 17:01: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