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孫中山,走好復興路
2016-11-13 09:30:00 來源: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記者李拯
我們這一代人要真正理解民族復興的意義,還要把握住當前的機遇,實現(xiàn)孫中山那一代人的夢想
在偉大領袖人物的腳步聲中,我們聽到歷史隆隆的驚雷。11月11日,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同志高度評價這位中國近代史上的偉大人物,為中華民族作出的彪炳史冊的貢獻。而處于“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復興”的我們,又該如何回望這位巨人?
在中國人的集體記憶里,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但人們或許忽略了,孫中山還是一個有著想象力的先行者。十多萬公里鐵路、三峽大壩、青藏鐵路、南水北調等宏偉設想,在那個積貧積弱的年代能做出這樣的中國想象,透露出對中國未來的強烈自信。當年,澳大利亞人威廉·端納面對孫中山拿出的畫滿鐵路線的中國地圖搖頭慨嘆:“這個如同游戲拼圖一樣的東西根本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而今天,孫中山做出的中國想象,大多數(shù)已經變?yōu)楝F(xiàn)實。
孫中山創(chuàng)立的革命組織,為列強環(huán)伺下的中國開辟了新的可能性。這其中,有“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的悲壯,也有“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的豪邁,武昌起義的一聲槍響,使辛亥成為結束中國2000多年帝制的時間坐標。而中國也從此走出君主專制的黑暗,打開了通往民族復興和奔向現(xiàn)代化的通道。
“不良之政府雖倒,而良政治之建設則未嘗有也”。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并未自動擁有一個“新時代的黎明”。北伐戰(zhàn)爭雖然贏得了名義上的成功,但是軍閥混戰(zhàn)并未結束,而國家統(tǒng)一也只是建立在新舊勢力的利益平衡上。“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籠中之鳥、釜底之魚、牢中之囚,四萬萬民眾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聽人宰割”,方向找到了,但是路還在黑暗中。
劃時代的革命,為什么沒有直接開啟民族復興的前景?答案或許就隱藏在孫中山的遺囑里:“必須喚起民眾,及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辛亥革命帶來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但并未把這個概念深入到最廣大的民眾中。辛亥革命后屢遭挫折的孫中山先生,把中國共產黨人當成親密朋友,毅然改組國民黨,實行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可以說,孫中山發(fā)起了一場偉大的革命,但這個革命并未完成。正是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繼續(xù)探尋救國救民之路,以“喚起工農千百萬”凝聚起億萬人民的磅礴力量,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今天,“現(xiàn)代中國”的圖景已經呈現(xiàn)在每一片國土、每一個心靈。以孫中山為代表的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夢想,正在成為中國大地上的發(fā)展實際。
能看到多遠的過去,才能看見多遠的未來。“中國如果強盛起來,我們不但是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還要對于世界負一個大責任。”今天紀念孫中山,也不僅是為了回味歷史,而是為了看清未來。認識到孫中山未完成的遺志,才能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走出一條正確的道路是多么不易。孫中山說自己“愛國若命”“生平以愛國為前提”。今天,全面小康和民族復興的曙光近在眼前,我們這一代人要真正理解民族復興的意義,還要把握住當前的機遇,實現(xiàn)孫中山那一代人開啟的夢想。(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2050工作室)
編輯:王丹蕾
關鍵詞:孫中山;回望;民族復興;現(xiàn)代中國;復興路;扶助農工;三峽大壩;北伐戰(zhàn)爭;碧血;南水北調
“我們對孫中山先生最好的紀念,就是學習和繼承他的寶貴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為他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而繼續(xù)奮斗。孫中山先生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作出了杰出貢獻,在中國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體中華兒女景仰。
2016-11-12 11:13:00
孫中山去世后 國民黨曾欲將南京城改名中山城,老報紙上孫中山先生的遺像。1152年設立的香山縣,在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而改名為中山縣,如今已升級為中山市(地級市),面積1783.67平方公里,人口312.09萬(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6-11-12 09:51:00
11月11日,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11月11日,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2016-11-12 07:44: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