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2016-04-06 10:00:00 來源:光明日報
廣東惠州綜合高中舉行2016年高考百日誓師大會。資料照片
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必修科目考試當日,來自南京市第九中學的一名同學開考前向老師請教問題。資料照片
編者按
3月30日,北京教育考試院發布消息,北京高考改革實施方案已經教育部審定,即將向社會公布。北京市教委主任線聯平透露,北京市將從2017年秋季開始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學考);2018年起,落實高級中等學校考試招生改革,推進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改革;2020年起,調整統一高考科目,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基于統一高考和學考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這意味著,今年秋季入學的北京高中生將成為新方案的首批試水者。
2014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在2016年第一季度迎來了密集的落地,北京、廣東、江蘇、江西、山東、遼寧、河北、貴州、湖南、海南、廣西、甘肅、寧夏、西藏陸續公布了各自的實施方案,加上上海和浙江兩個試驗區,全國公布方案的省區市已達16個,而福建、安徽、四川三省也明確方案將于年內公布。近期公布方案的各省中,北京、山東、湖南等省區市的綜合改革方案生效最早,適用于2016級高中新生;而在較晚實施的甘肅、寧夏,新方案也將對2019級新生適用,這意味著到目前為止,上述16省份最遲至六年級的小學生都將趕上本輪改革。
即將投入執行的新高考方案要點、亮點和挑戰有哪些?迎接新高考時代,考生又該做出怎樣的調整與改變?
2016年,剛剛過去的前3個月,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臺。《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導下的招考新局雛形已現。
在上海、浙江兩個試驗區率先試點的基礎上,一年多考、綜合素質評價、文理不分、“3+3”等改革新措施已到了全國鋪展的節點。被稱為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系統的招生考試改革進入實操階段。
破除一考定終身
變化挑戰一起來
新高考變化多,挑戰隨之而來。
綜合梳理分析各省改革方案,記者發現,很多省份的新方案均規定,英語實行一年兩考,學考、選考科目也分別有兩次考試機會。一考定終身的情況得到了極大改變,這也為學校、學生自主決定學習進度留下了空間。同時,選考科目按比例劃等級,按等級賦分,淡化了分分必較的色彩。以浙江省為例,卷面成績排名前1%的學生折算為100分,共分21個等級,分差為3分。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海寧市高級中學原校長周彬據此分析:“一年多考可以減輕學生應考的心理壓力,同時把備考分散到平時,這有利于提高學習質量。”他認為,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臨時突擊抱佛腳,對平時自律的學生是一個利好。
一年多考減輕了考生的心理壓力,提高了測查的準確性,但對辦考機構來說,還有一些挑戰需要應對。湖北省教育考試院高等教育考試辦公室主任胡向東坦言:“辦考機構的壓力更大了,在很多縣城,只有一兩所學校具備高考的硬件標準。學考進入正軌后,承考學校的教學秩序會受到比較大的干擾。此外,考風考紀也將面臨一定的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原教學副校長沈獻章認為,英語和選考科目一科多考的初衷是希望減輕學生的壓力,出發點是好的,但很可能考得越多,學生的負擔越重。“只要成績對招錄有參考意義,考生就一定會追求更高的分數,考一門過一門清一門的理想就難以實現。”
“兩依據一參考”
操作難度大不大?
《意見》要求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出“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況,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在此次公布的各省方案中,有六省明確提出執行“兩依據一參考”的招生錄取模式,即招生要依據高考、學考成績,并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說:“長期以來,評價過于偏重智力這一個方面,綜合素質評價意在打破智育一枝獨秀的局面,這對于德育教育是一個好的出發點。”
根據《意見》,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內容。《意見》還特別指出,要規范檔案建設,嚴格程序強化監督,確保內容真實準確。
其實,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開始了對在校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但在高校招錄中卻很難使用。劉海峰認為:“‘可比性’是綜合素質評價很困難的一點。你做了家務,我去公益植樹,他去調查水污染,沒法比。而且,量很大,考生很多的時候,很難進行考核,就可能走樣、造假。所以目前的參考意義主要體現在高校的自主招生方面。”
“直接看綜合素質評價很難,浙江省‘三位一體’(以學考成績、高考成績和學校綜合測試成績按比例綜合)的招錄辦法是一個嘗試,雖然學考看合格不合格已經有淡化分數的趨勢,但選考還是存在看分數的問題。一般性錄取中還是要看分數。”胡向東說。
如何讓綜合素質評價真的發揮作用?胡向東認為,普通考試可以劃一個分數區間讓高校在這個范圍內選才。但他表示,這樣操作的難度很大,目前綜合素質評價最重要的還是自主招生的一個門檻。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認為,以后的招生一定是量化考核與非量化考核的統一,關鍵是非量化考核需要制度設計。“越是頂尖高校,考試成績越不應成為主要衡量標準,對普通的群體,成績、統一的標準反而更重要,因為二者的培養目標是不一樣的。”但他也坦言,改變之路很漫長,“社會對非量化考核不信任,招生部門也應改變‘完成任務’的心態,潛心研究、尋找適合自己學校的學生。”
選科目、選專業
選擇的能力必須有?
按照各省新高考方案,文理不分、“3+3”選課成為一個熱點現象,學生將有機會從原先分屬文理的課程中自主選考。打破文理藩籬后,高校招生專業將直接對學生選考科目提出要求并投放計劃。按規定,大學提前兩年公布選考科目范圍,至多三門,考生符合一門就能報考。根據浙江省統計,各高校所有專業(類)中,54%不限選考科目,46%設限選考科目,其中設限范圍為3門的占33%,2門的占8%,1門的占5%,同時,選任三門都可以報66%的專業,這意味著新方案下考生的選擇面比文理分科有了大幅度提高。
但選擇的機會有了,學生卻普遍陷入迷茫。據《錢江晚報》的調查,80%的高一學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專業,47%的學生準備平均用力走“全能路線”。對此,周彬認為,以往高考都太強調選拔了,除極優秀的學生有主動性外,其他學生都被動參與。“我們的學生沒有選擇的能力是一個客觀情況,以前的方案剝奪學生的選擇權力,我覺得還是應該去培養學生選擇的能力,這個情況凸顯出來是好事。”
“選科范圍交給學校體現了人才培養的需要。”胡向東說,“例如北大物理系要求的選考科目就是化學,為什么不要求物理呢,因為反正你是要學物理的,把選科放在前面可以讓學生更清楚地思考自己未來想做什么。”
根據浙江、山東等省的方案,高校招錄將實行“專業+學校,專業優先”的方案。劉海峰分析,這客觀上將讓學生更加注重專業的選擇,也會給一些專業突出但整體實力不是很強的學校獲得優質生源的機會。
周彬說:“在過去的實踐中,很多學生沖著專業去讀學校,卻被調劑到其他專業,究竟是專業還是學校對人的影響更大?大學里轉專業大多很難,分到不喜歡的專業荒廢學業的情況很多,而學校可以考研、考博的時候再換,更強調專業是一種對責任心的培養。”
沈獻章認為:“國情決定了我們的學生首選學校,次選專業。‘985’‘211’大學顯然要優于其他大學,在這些學校學習發展前途好,就業前景好。好專業必須依托一個好學校才能真正辦好。選學校、選專業就像是趕公交車,首先是要趕上這班車,其次才是選座位,不合適還可以換座位。”
秦春華說:“成年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讓學生思考很好,但固化就不好了。過于強調專業有一定的局限性,頂尖大學的趨勢是淡化專業,事實上,按照專業開展選拔是一種計劃式、前工業國家的培養模式,最終會拖累改革。”他認為,專業錄取之所以受歡迎,主要是因為操作簡便,但事實上這與高水平教育的趨勢背離。他建議,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
(本報記者 劉博超)
編輯:王家樂
關鍵詞:綜合素質評價;高考改革;考試招生;高考成績;自主招生
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必修科目考試當日,來自南京市第九中學的一名同學開考前向老師請教問題。按照各省新高考方案,文理不分、“3+3”選課成為一個熱點現象,學生將有機會從原先分屬文理的課程中自主選考。
2016-04-06 09:28:00
(記者林露)今天,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山東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納入高考錄取的等級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愛好,結合高校招生對等級考試科目組合的要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等級考試科目中選擇。
2016-03-28 15:44:00
中招錄取時,綜合素質評價是重要依據之一。武漢市教育局昨發出通知:全市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即將開始測評,其中學校對初三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必須在4月17日前完成。武漢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綜合素質評價不得漏掉一名學生,不得錯登一名學生,尤其是同校重名學生,要核對學生姓名與學號是否一致、評價結果是否與公示結果一致。
2016-03-24 09:10:14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