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新聞中心 > 央廣網國內 > 國內滾動

央廣網

解讀清明節文化內涵 專家:絕不僅僅是掃墓踏青

2016-04-04 20:06:00 來源:光明網

   作者:光明網 李政葳

   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節,既是追憶、祭奠先人的肅穆日子,也是踏青游春的樂趣節日。幾年前,清明節被國家定為法定假日,這對弘揚傳統文化無疑意義重大。這個傳承千年的時間節點和文化符號,究竟包含著哪些重要內涵?在當今“網絡祭掃”等新型標簽下,人們又應該如何傳承清明節的文化精神?

   時值清明,光明網獨家對話中國民俗文化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民俗學教授仲富蘭。他認為,為了更好發揚清明節文化的積極意義,如今的清明節應該成為“祭先烈”“敬先賢”“憶先人”的重要平臺。

解讀清明節文化內涵 專家:絕不僅僅是掃墓踏青

  3月31日,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東河小學學生向刁統田烈士墓敬獻山花。新華社發(劉明祥攝)

  清明節兼具節氣與節日兩重“身份”

  “長春門里清明日,上苑蘭風花鳥繁”“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從以上種種古人描寫清明時節風景以及習俗的詩文中不難發現,在中國歷史上,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這個延續二千多年的節日,在形成過程中經歷了哪些變遷?

  仲富蘭:實際上,中國的很多傳統節日大抵都與祭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在,對于“清明節脫胎于寒食節”的說法在學界基本已經形成了共識。我們展讀典籍發現,清明在唐朝之前還沒有成為節日,從唐代開始,清明節逐漸成為一個將寒食節與上巳節融合的民俗節日。比如,“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便是寒食、清明與上巳三者融合的有力左證。唐代之前的寒食節,民間也稱為“禁煙節”“冷節”,因為在清明節氣前的一二天,因此每到寒食節,民間禁煙火、吃冷食,并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宋代以后,寒食節與清明節長期處在同一令節期間,雖然寒食、展墓等內容基本相沿不變。后面,從展墓、墓祭到正式掃墓,寒食節不斷豐富了祭掃先人的節俗,為后來的清明節做了鋪墊。到宋代以至明清,清明節取代寒食節。

  另外,“清明”一詞也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名稱。其實,它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經出現,到公元前200年的秦漢時代確立了二十四節氣,其中便有清明節氣。這個農歷節氣,時值陽春三月初(公歷為4月5日前后),嚴寒盡頭綻春蕾,萬象更新的春天到來,到處春光明媚、桃紅柳綠、草木萌芽、生機勃勃,呈現出一片清明景象。所以,人們就把這個節氣叫做清明節。

  也就是說,清明節實際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指節氣,是季節時序的標記;二是指節日,包含著風俗和慶祝紀念及相應的儀式習俗。與其他傳統節日相比,清明節兼具節氣與節日兩重“身份”,兼有掃墓祭奠的肅穆悲傷與踏青游玩的歡樂兩種情感氛圍。因此,從起源和形成的角度來看,清明節是“清明”節氣、寒食節等融合而成的節日。

  清明節的文化內涵——“追思先人,勿忘生者”

  從節日的歷史形成過程看,數千年來的清明節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民俗節日,也成了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我們應該如何概括清明節所蘊涵的文化意義?

  仲富蘭:清明節蘊涵的文化意義,莫過于“追思先人,勿忘生者”這八個字。切莫小看這簡單的八個字。其實,所有的清明節俗活動的具體內容都濃縮其間。各種祭奠掃墓、追思先賢、敬重祖先屬于前者;伴隨清明節日的大眾性娛樂活動,包括斗雞、拔河、放風箏、蹴鞠等則屬于后者,兩者的結合所形成的林林總總的節俗形式,大抵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傳統。而且就一般的情形而論,這些節俗形式的緣起并非來自官方的律令條文,而是蕓蕓眾生自發形成的習俗事項。這種習俗遠比禮法所規范的傳統要堅韌得多,強大得多。

  “追思先人,勿忘生者”,實際上反映了中國人豁達的生死觀。孔子的“子不曰怪力亂神”,莊子的“齊生死”,把生與死看得等量齊觀,把生命看成是一種呈“拋物線”型的自然過程,對生存和死亡都抱有一種順應自然的態度。這種態度在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以前就已經存在。即使面對死亡,也是認為走向另一個世界,許多堅定的唯物主義者要“去馬克思那里報到”,對待死亡依然是一種淡然的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民族是一個生命韌性特別頑強的民族。由此而派生出對于生命的兩種狀態:一是對生命抱有一種順應自然的態度——“知足常樂”的生存觀;二是“砍頭不過風吹帽”“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視死如歸”的死亡觀。

  從這種豁達的生死觀出發,在民族的傳統觀念中形成濃烈的“生死排場”。崇尚“厚斂重葬”“入土為安”的中國對逝去先人的安排特別重視,一位老人在平日里可能孤獨凄涼,死后卻可能備受哀榮,生前不能享受的物質生活和尊敬,在死亡的時候卻是轟轟烈烈,大講排場。比如,現在有兒女為故去父母燒紙房子、紙汽車、紙錢等,這說明,在中國“死亡”不僅僅給一個人、一代人造成影響,往往要影響幾代人。喪葬習俗的背后永遠都蘊涵著人們的價值判斷。

  實際上,清明節就是這種習俗和價值判斷的一種載體和平臺。自古以來,“入土為安”習俗的頑強傳承,土葬后的墳墓歷經一年四季的風霜雨雪難免會堆土蒙塵、難免會草木凋零,就像故去的親人越走越遠。因此,在來年春暖花開、萬物萌發、清新明潔之時,就有了“掃墓”之舉。掃墓,其實也是一種象征,象征著中國人重視親情、慎終追遠、孝敬老人、敬重祖先。所以,千萬不能將清明節看窄了,好像清明節就是掃墓、燒紙錢,這個節日的意義在于對已逝的親人、祖先、先賢、英烈送上自己的思念和敬意。這種神圣的生命交流儀式,年年輪回、代代傳承,構成了人們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清明節不可忽視價值在于通過節日、聚會以及風俗習慣的傳承,凝聚著民族精神。

編輯:范斯騰

關鍵詞:掃墓;清明節;踏青;清明;文化符號

說兩句

相關閱讀

“代客掃墓”遇冷不是壞事

在北京工作的李女士日前撥打媒體熱線,稱由于在外地出差,今年無法回昆明老家為父母掃墓,她希望可以找到一家能夠提供“代客掃墓”的公司,可幾經尋找還是無果。說到底,“代客掃墓”看上去雙方共贏,實際上卻是只有形式,沒有內容;只有物質,沒有精神,而且有弄虛作假,糊弄逝者之嫌,不值得提倡。

2016-04-04 14:45:00

清明假期首日63萬北京市民掃墓 比去年略降(圖)

2016-04-03 08:30:00

代客掃墓遇冷并不意外

代客掃墓、網上祭掃,聽上去新鮮,在互聯網時代,這樣“合拍”的節奏想來也不足為奇。

2016-03-29 10:02: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猜你喜歡

視覺焦點

推薦視頻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

點擊排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807188 新聞熱線: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2 京ICP備05065762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介紹 | 央廣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