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面臨的"新"挑戰
2015-02-07 14:24:00 來源:科訊廣電 說兩句 分享到:
從政策監管到內容生產,從技術創新到企業運營,從市場營銷到資本運作,中國網絡視聽行業不斷在調整,不斷在變化,但您是否了解這些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即將帶來的影響?廣電君帶您一起全面的了解一下。
傳統電視渠道和電視臺受到新媒體強烈沖擊
全世界的有線電視運營商都在衰落,網絡視頻、手機視頻、OTT正在分流電視臺和有線網絡的觀眾,國內視頻新媒體用戶已經超過4.3億,正處于持續高速增長階段。而有線電視用戶開始流失。2013年電視臺廣告收入1302億,增長處于停滯狀態,2014年的廣告收入已經開始下降(數據沒公開),2014年是電視臺走向衰落的起始元年,此后將持續將走下坡路。
電視已經失去PC屏和移動屏
一是丟失了PC屏,商業視頻網站完全打敗廣電機構的視頻新媒體,占據了絕大部分PC屏用戶。二是丟失了移動屏幕,隨著手機、PAD等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商業視頻網站已經快速占據移動視頻,廣電總局手機電視牌照已經基本失效。
總局正在丟失TV屏
一是終端管理成效不高,TV終端(包括一體機、盒子等)智能化正在普及和規模上量(預計2016年智能終端存量將超過2億臺),激活率和活躍率不斷提升(已經2016年活躍用戶將超過1億)。智能終端和互聯網的開放性導致終端廠商可以引導用戶刷機、安裝商業視頻網站APP,總體上看未來智能電視終端用戶將可以隨意收看互聯網視頻。總局對終端的ID號控制制度并沒有能將終端管控起來,大部分終端游離于政策管控之外。
二是市場準入制度沒有貫徹。總局實施了市場準入的OTT牌照制度,但是商業視頻網站、終端廠商等都開始進入OTT,目前存量智能電視終端80%用戶完全沒有接入OTT播控,接入播控平臺也存在大量刷機和安裝商業視頻網站APP,目前OTT的據大部分收視和流量都來自商業視頻網站。
2014年6月份廣電總局開始嚴厲監管,規范牌照商的行為,清退不合規的市場主體,整治OTT盒子等智能終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互聯網電視的快速無序發展,但是長期看來,在技術上、業務發展趨勢上,互聯網電視是不可逆轉的,未來數年互聯網電視仍舊會保持相當的增長速度;堵塞的監管辦法可以延緩發展的速度,但是改變不了發展的趨勢。
總局監管邏輯轉變
今年2月,總局發文對商業視頻網站自制劇、UGC內容進行規范管理,要求PGC內容制作要有制作許可證,UGC內容要實名。在網絡上播出全部實行先審后播。4月開始清網行動下降了部分美劇和自制劇,據說對引進境外劇也將實行先審后播。總局也多次強調互聯網電視要按照廣播電視的管理標準進行監管。
OTT牌照和IPTV牌照的市場準入制度逐漸弱化
總局在無法有效監管智能終端和市場準入制度無法實施的情況下,開始強化內容監管。極有可能的情況是,總局將內容監管作為最重要的監管手段,渠道監管和終端監管在市場沖擊下不斷弱化。這就意味著OTT市場將逐步放開,廣電系的OTT牌照商將直接面臨和視頻網站的競爭,在體制、資本、技術、經驗方面都不是視頻網站的對手,牌照商將面臨被擠出市場的危險。
在采取嚴格的內容審查監管政策之后,總局在內容源頭上把住關,視頻內容將符合中央的宣傳要求,就完成了其政治任務。OTT牌照和IPTV牌照的市場準入制度就不再重要了,總局極有可能慢慢放棄牌照監管制度,類似現在的手機電視牌照。一旦沒有政策支持,完全市場化的牌照商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
總局會辦電視新媒體嗎?
在傳統廣電時代,廣電總局成功建設運營了中央級廣電媒體,包括央視、CRI、CNR等。“管廣電、辦廣電”都非常成功。正在來臨的互聯網時代,傳統廣電正在衰落,視頻新媒體逐漸成為主流媒體。總局對視頻新媒體實行嚴格管控制度,但是技術、市場和趨勢逐漸沖破政策的限制,總局的監管政策不斷調整。面前正在開始從“管主體、管內容、管渠道、管終端”并重向“內容監管為主、其他為輔”的轉變。“管”的問題解決了,“辦”的問題怎么辦?
目前總局直屬的三大臺等廣電機構新媒體發展和商業視頻網站都不是一個重量級。總局多次發文要求電視臺要大力發展網絡電視臺,在體制、資金、技術等各方面制約下,全國廣電系的新媒體仍舊非常弱小。
2009年CNTV上線,顯示了中央要辦新媒體的決心,盡管CNTV在國有媒體中最優秀,和商業視頻網站相比還是相差很多。新浪微博的做大、微信的做大,已經讓中央看到市場化的新媒體是可以管控的,也是可以利用的。是否要拿出巨資辦一個網絡電視臺,能否成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總局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按照中央的要求,電視內容是必須要做的,是否需要像辦三大臺那樣辦新媒體?還是僅僅定位于政府主管部門監管行業?
來源:科訊廣電
編輯:龍明潔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參與討論
我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