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歷來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福建在發展民營經濟、外向型經濟及各種改革創新綜合實驗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尤其是民營經濟的“晉江經驗”,以其改革、創新、拼搏的精神,為其他地區提供了經驗借鑒。正是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福建代表團討論時,再次叮囑大家要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地做一個主業。總書記同時對福建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提出了要求。
關愛民營企業、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在過去一年里,中央和地方把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放在了突出的位置。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已經旗幟鮮明地表明了我們平等對待民營經濟的態度和決心。在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民營經濟的作用和地位,毫不避諱當前民營經濟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鏗鏘有力表態要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而無論是降本減負、還是金融扶持再到為民間資本投資降低門檻打破各類壁壘,一項項看得見、摸得著的政策紅利,正源源不斷為民營經濟注入信心和活力。
實業是根基,實體經濟是大國經濟之命脈,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就是扶持國民經濟自身。民營經濟不僅為我國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更難為可貴的是企業家身上所具有的那種勇于拼搏、敢于創新的精神和為社會貢獻財富的社會責任感,這在任何時候,都是稀缺的寶貴資源。為什么褚時健復出種桔子會讓人們如此稱頌?因為他身上所具有的不甘平庸、敢于開拓、積極進取的精神,為社會注入了正能量,起到了感化人、鼓舞人、激勵人的榜樣表率作用。
做好實體經濟,企業自身努力是內因。不得不承認,經過了改革開放前期的快速增長,當下民營企業發展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困難。這既有世界經濟形勢本身動蕩造成的,也有企業自身創新動能不足的原因。無論如何,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市場環境里,唯有勇立潮頭、牢牢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企業要充分發揮自身市場嗅覺靈敏、開拓突破能力強和技術創新的優勢,心無旁騖聚焦人才集聚、科研攻關、市場拓展,繼續保持拼搏的勁頭,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企業要做大做強,同樣離不開良好的創新創業創造發展環境。古人言:橘生淮南則為橘。環境、土壤、空氣以及人文、政治生態,都在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壯大。當下,從中央到地方,都在致力于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努力培植企業發展壯大的土壤。但政策出了一堆、表態隔三岔五,最后到底落實了沒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政府要帶頭講誠信守契約,但在西北某些欠發達省份,依然還存在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的現象;有的地方密集出臺了一攬子扶持民營企業政策,但企業要想獲得政策扶持,手續繁雜、門檻又高,申請半天耗時耗力最后不了了之。我們既要避免政策雷聲大雨點小的“形式主義”、又要力戒“壞和尚念歪好經”的官僚主義。實體經濟要坐實,企業家需要實實在在、心無旁騖,政府扶持也得要真心實意、真金白銀。
“要為中小企業、年輕人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為高技術企業成長建立加速機制。”習近平總書記的囑咐,可謂切中發展中的難點、痛點。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絕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實現。只有根基實、措施實、路徑實,才能“碩果實”。廣大民營企業家、各地黨委政府,要深刻領會貫穿落實總書記對民營企業發展和營造良好環境的重要指示,做到內功外力雙管齊下,共同夯實實業根基。 (央廣評論員曹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