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催婚逼婚的熱潮剛過即迎來情人節,似乎是對單身人群的再次沖擊。近日,珍愛網發布《2017情人節調查報告》,此次報告主要針對珍愛網1億會員的線上抽樣調查,調查抽取1935份有效樣本量進行全面分析。報告顯示,超七成單身認為戀愛必過情人節,成都榮登“浪漫之都”榜首;近半數情人節禮物預算過千元,青島男、武漢女送禮最大氣;共同下廚準備晚餐為情人節浪漫晚餐首選;男性戀愛中更缺乏安全感,更需“時保聯”;男工程師、女媒體人脫單意愿最強烈。
現代人過于直白的“脫單”,掩蓋了情人節承載人類美好情感的文化本義。節日是文化的驛站,每一個節日都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節日也是文化交融的媒介,繁榮了人類文明,節日的傳播也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大多與時令、節候有關,寄托著祈福納祥、趨吉避兇的精神希冀,許多與家庭團圓等整體相關,略嫌缺乏對個體、個性的情感表達。
而某些洋節在節日主題上有更多個性化色彩,因此傳入中國后,原先的宗教含義淡化或被忽略,其單項性、主題性被突出強調。對于注重個性釋放、情感表達的當代年輕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節日的不足,豐富和繁榮了節日文化。
正是對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簡單理解和僵化固守,以及對西方文化現象的盲目接受,給洋節以“可乘之機”。
中國的傳統節日其實也有著豐富的內涵,這些內涵有待挖掘,傳承與傳播方式也有待豐富。比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文化內涵的七夕節,祈禱祭拜、穿針引線等活動大都在鄉間進行,在城市缺少必要的活動載體。而且其表達愛情忠貞的主題往往被忽略,人們反而關注于結局的凄涼。如果對七夕節的文化內涵進行挖掘和創新,深入挖掘其愛情與信守主題,借助現代慶祝方式,讓其得到更好的傳承,使之既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又區別于西方的玫瑰、巧克力,就可以將其打造成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中國的情人節”。
中國也有自己的感恩節,那就是強調祭祖追先的春節,應把這感恩的內涵推廣到在世的親友,強化感恩色彩,春節的內容會更豐富。中國歷史上也有不少偉大的母親,如為育子而“三遷”的孟母,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國民母親”,若把她的出生日(農歷四月初二)作為中國的母親節,并有儀式化、具有現代色彩的慶祝方式,人們或許就不會一門心思去過洋節了。
我們要擔負起民族文化的承載和傳播職責,大力弘揚傳統節日文化,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豐富文化內涵,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使之更具有吸引力,通過擦亮傳統節日的文化招牌,正確引導人們回歸自己的傳統節日,增強民族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央廣網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