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珠海12月19日消息(記者何偉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指導、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和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聯合主辦的“一帶一路”保障和改善民生經驗交流研討會暨第二屆京師“一帶一路”論壇19日在珠海舉行。

  北師大副校長、一帶一路學院院長王守軍在致辭時表示,新冠疫情對發展中國家的民生問題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也把世界發展的不平衡凸顯出來,對“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聚焦后疫情時代,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論壇主題,把握住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脈搏,非常及時。

  王守軍認為,“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高標準惠民生是重要原則,“惠民生”就是要把建設成果惠及全體民眾,讓各國人民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對當地經濟發展有實實在在貢獻。中國改革開放40年,在民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何把這些經驗和做法通過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和其它國家進行交流?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民生問題如何發展落實、如何與國內大循環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合力?都是我們面臨的迫切課題,需要與會專家深入討論。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活動中通過視頻發表致辭。張伯禮表示,后疫情時代關注“一帶一路”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未雨綢繆,帶有前瞻性的一個大議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要做好后疫情時代的規劃,保障后疫情時代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能夠繼續向前推進,特別是廣大民眾的生活如何盡快恢復正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甘藏春指出,高質量“一帶一路”建設,需要以國際法治合作為基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要尊重彼此國家法律制度的多樣性,在多樣性當中找尋法律的共同性;要建立國際法律專業人才共享機制;要充分利用雙邊多邊法律機制,就“一帶一路”投資進程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拿出解決方案;要理性看待“一帶一路”進程當中發生的糾紛,力求運用多元化的法律糾紛解決機制來解決。

  商務部原副部長蔣耀平通過豐富詳實的數據說明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7年來,如何合作共贏,造福各國人民。他指出,歐盟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中歐班列已經通達20多個國家,92個城市,到今年11月5日已經突破1萬列。“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區已經為當地創造了33萬個就業崗位,給沿線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實現了共商、共建、共享。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認為,目前應該對“一帶一路”進行認真評估。他認為,對“一帶一路”的評估要強調兩個因素,一個是企業的作用,另一個是要堅持市場經濟的原則。要對項目所在國的政治形勢作出評估,對政治格局做深刻分析,對政治走勢做出精準預判,規避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方正輝從傳播的角度提出了幾點看法,“一帶一路”故事的傳播、民心相通工作的構建,要由單一的政府為主體,向民間外宣和全民外宣轉變;要從大水漫灌向精耕細作轉變;要有一種“沒有什么問題不能回答”的氣度和自信;越是反對我們的,越是持懷疑態度的,越是有不同意見的人,越要加強溝通、加強交流。

  本次論壇圍繞“共建‘一帶一路’ 改善人民生活”主題,分別就教育、扶貧、醫療衛生、養老事業、促進就業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分享發展經驗、提出改進措施、展望合作機會,為后疫情時代的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出謀劃策。

  珠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文華以及來自政府相關部門、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廈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共200余人出席了本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