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成都11月5日消息(記者劉濤)記者從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四川省從2017年開始全面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目前,各項改革工作進展順利,41萬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資產清理、權屬確認和數據上報,150299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改革,確認成員4027萬人,通過全國系統登記賦碼建立集體經濟組織33822個,量化集體資產845.4億元。

  在2015年試點基礎上,2017年9月四川省下發《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從2017年開始,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以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為主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

  四川省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改革推進,形成省市縣三級共抓改革的工作格局,瀘州、遂寧、巴中等市還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在《實施意見》基礎上,四川省先后出臺成員身份確認指導意見、清產核資辦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實施意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示范章程、清產核資驗收辦法、股權證示范文本等改革配套文件,明確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具體要求,提供相關范本,指導各地開展相關工作。

  同時,四川省強化試點示范,省級層面分四批梯次確定改革試點縣130個。通過試點,為全省面上改革探索了路徑、創造了經驗。按照國家批復方案,2020年全省覆蓋面擴大到所有縣(市、區)的涉農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并于2021年10月底完成改革。

  目前,各項改革工作進展順利,改革領導協調機制進一步健全,配套政策體系基本建立,試點范圍擴大到全省,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股份量化、建立組織、完善制度等各項重點工作有序推進并取得階段性成效。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廖蔚介紹,通過試點,四川省明確了改革路徑,摸清了集體家底,確立了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取得一批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在推進改革的同時,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的路徑,形成特色產業型、服務經濟型、物業經濟型、資源開發型、資產經營型、盤活撤并村閑置資產型、資本營運型、多村聯營發展型、新業態發展型等多種發展模式,集體經濟進一步壯大。2019年末,全省村集體經濟組織總收入130.38億元。

  目前,四川省圍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內部治理機制和管理運行等關鍵問題開展立法調研,為出臺《四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