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1月3日消息(記者周洪)人口密度高、老齡化程度高、土地資源緊缺的老城區,如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上海虹口區給出方案:建“全能型”市民驛站。

  2016年起,上海市虹口區各街道試點推進市民驛站建設;2017年,在全區全面推廣;2018年8月,建成覆蓋全區的35個市民驛站;2019年10月,《虹口區市民驛站高標準建設導則》發布,在空間、時間和運行模式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市民驛站建設;今年底前,35個市民驛站將實現“全年無休”……

托老所里老有所樂(嘉興路街道供圖)

  “前三季度GDP增長0.7%,復蘇了……”在上海市虹口區市民驛站托老所里,103歲郭韻瑛老人正在讀報。一同在這里居住的80多歲的夏娟娟老人正在練習書法。夏奶奶說:“無論就醫方面,就餐方面,有些咨詢方面,有關老人的法律各方面問題都是非常到位的,比原來解決問題更加來的迅速。特別是今年的疫情,在這樣的困難情況下,街道、驛站和養老院把老人看護得非常好。從安全方面,從老人生活方面,各方面都想得很周到。”

垃圾分類工作有序推進(嘉興路街道供圖)

  嘉興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狄梁說,居民們習慣逐漸養成,垃圾分類已經從新時尚變成好習慣。“濕垃圾分解量從原來的11.4噸/天,提高到現在的34噸/天。可回收物也從原來的0.2噸/天提高到現在的11噸/天。垃圾分類這樣一個好習慣,已經融入到我們社區居民日常生活當中去。”

  狄梁介紹,市民驛站的建立最大限度發揮了公共設施的資源配置效益,打通居民辦事的“最后一公里”。在“十四五”期間,圍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街道將加快推進“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建設,不斷提高辦事效率,提高處置效率和群眾滿意度。“我們在市民驛站可以提供為老百姓辦理的事項比原來更多了,從169項增加到現在的188項。當場辦結的事項也從原來的38項增加到現在的50項。同時,我們在‘一網統管’的平臺中,綜合了各級執法力量,打造了一支應急響應、快速反應的管理力量和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