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成都10月31日消息(記者韓民權)“‘金融科技’將徹底變革金融行業DNA,并賦能實體經濟發展!”10月30日至31日,在成都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金融科技論壇—SWUFE & CDAR 2020”上,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齊聚蓉城,向世界發出金融科技的“中國聲音”。

  此次論壇由西南財經大學、加州大學伯利克分校國際風險數據分析聯盟、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主辦。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George Akerlof(喬治·阿克爾洛夫)等國內外權威的金融科技領域專家、各大金融機構負責人,聚焦“金融科技”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新模式,碰撞出精彩的“思維火花”,暢想“金融科技”的未來之變。

  “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科技”此前被理解成為“金融”加“科技”,是利用各類科技手段創新傳統金融行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提升效率并有效降低運營成本。隨著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不斷更新,“金融”與“科技”不斷融合發展,在大數據金融、人工智能金融、區塊鏈金融和量化金融發展基礎上,“金融科技”新內涵應運而生,將催生更多新業務模式、新技術應用、新產品服務,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彭龍在31日的論壇上談到:“本屆論壇匯聚全球頂尖智慧,以全球化視野縱觀金融科技發展,我們希望以此引領金融科技的研究前沿,最大程度上發揮金融科技的正向引導作用,促使金融真正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這也是我們發起舉辦國際金融科技論壇的重要初衷。這必將助益成都市新經濟體系與西部金融中心城市建設,同時也助推西南財經大學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學科建設!”

  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梁其洲在論壇上介紹了成都市的金融情況,前三季度成都市金融業增加值1548.4億元,同比增長6.7%,占GDP比重約12%。在近期發布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成都排名大幅躍升31名至全球第43位,創歷史最好成績。當前,金融科技已經成為成都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成都也正奮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可以預見,未來全球金融的增長點將在于金融科技,金融中心競爭的焦點也在于金融科技。

  此外,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執行院長趙靜梅提出:“‘金融科技’不再是‘金融’和‘科技’的簡單疊加,科技注入金融,‘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將重塑金融行業DNA、發展模式和內生動力,建立起一套新的基于大數據的信用評價體系,‘金融科技’將更加普惠性、可持續性、更有社會責任感,將改變傳統金融‘嫌貧愛富’的刻板印象。”在以前,由于信息不對稱和信任問題,貸款大多基于抵押和擔保,現在仍有很多金融機構延續這一模式,資產抵押給企業帶來一定程度的壓力、負債和風險。

  在大數據時代下,“金融科技”的技術手段、評價模式、服務方式將從源頭解決這兩大問題,有些貸款不再需要抵押品、資產負債表,而是用大數據快速進行信用評估和放款,這改變了金融行業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模式,解決了廣大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將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金融科技行業將發揮金融杠桿效應,帶動更多產業發展。這也對于維護我國金融安全、提升金融機構生產效率、實現民生普惠、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變革行業DNA:完善金融科技行業生態圈

  當前正處于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劍指何方?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金融學教授、Wiserfunding董事兼聯合創始人Edward I.Altman認為,當今世界很多國家通過債務融資實現增長,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的債務泡沫的嚴重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市場需要一種信用文化,需要一個準確的客觀風險模型來為投資者提供指導。他認為,“金融科技”是金融專業知識和技術的結合,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模型,在幾秒內完成風險評估,幫助銀行或非銀行放款人以高效的方式貸款,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減少不斷醞釀的債務泡沫,降低信用風險,構建更好的金融科技生態。

  為此,論壇還舉行了“金融科技與實業、金融科技與證券、金融科技與銀行”三場平行會議,開展了“金融科技劍指何方、金融科技與未來之變、金融與信息聯姻”三場圓桌會議,來自國內外一流高校和金融行業的專家學者與業界領袖各抒己見,從不同層面和角度暢想“金融科技”發展的未來趨勢,探索如何構建更完善的金融科技行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