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0月8日消息(記者夏震宇)“怎么樣啊,手術幾天了?”“第九天了。”“吃飯行嗎?”“可以,現在好多了,做完手術就好多了。”深秋的和田午后艷陽高照,天津援疆醫療專家甘建琛和他的同事們在病房和病人阿衣古扎力·阿巴斯聊著手術后的情況。半年間時有時無的肛腸疾患,疼的讓阿衣古扎力沒法忍受,通過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肛腸外科醫療團隊的手術和治療,即將出院的她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讓甘建琛這位科室首席專家心里甚是欣慰。“她得的是肛裂,是肛管皮膚的裂口、潰瘍,皮膚上的這種潰瘍疼痛特別劇烈,咱們做手術以后,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甘建琛說,術后的疼痛跟姑娘過去遭受的疼痛已是天壤之別。
甘建琛和病人聊著術后恢復情況(央廣網記者 夏震宇 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是一個肛門、結直腸疾病高發的地區,但專科治療長期存在難處。過去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肛腸外科只是普外科的一個分支。現任肛腸外科主任的亞力坤·熱杰甫坦言,早就想把肛腸外科獨立出來,但是面臨著“三座大山”。“在和田人民吃肉多,然后便秘等肛腸問題出現比較多;然后第二個是和田肛腸手術治療的專科醫生很少;第三個問題就是以前的手術方法不一樣,很多病人出現了并發癥,很多病人不愿做手術,都去烏魯木齊做。”亞力坤說。
難題在前,亞力坤犯了愁。沒想到,在天津市第三批“組團式”援疆醫療隊的隊伍里,恰好有一位從事了近30年的肛腸外科臨床工作的天津專家甘建琛。來援疆之前,甘建琛是天津市人民醫院肛腸病診療中心肛腸七科的科主任,對相關疾病的診療有一套方法。兩人一見如故,“肛腸獨立建科”的目標也正式提上日程。“我們在科室見面了以后,他第一個說‘我們來了以后肯定要建科,肯定要把你這個治療水平翻一倍,技術要提高’,甘主任和張林主任同在天津工作一樣,帶著我們一塊查房、一塊兒做手術,跟我們吃、工作都在一塊。” 亞力坤告訴記者。
張林與同事正全神貫注開展手術(央廣網發 和田地區人民醫院供圖)
從2019年7月22日到和田,到10月23日科室正式成立。短短三個月,“院包科”讓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有了專門的肛腸外科。兩位天津援疆醫生甘建琛、張林同和田專家“像石榴籽那樣”團結協作,讓“規范化、同質化、標準化”的要求深入人心。39歲的吐爾洪·買買提明醫生和甘建琛結成了師徒,慢慢改掉了過去粗放的治療手法,專業水平不斷提高。
“我們以前做混合痔手術,做上十個,有六七個會水腫,甘主任手術時提醒我們一下,在手術方式上我們就能提高一下。現在做十個,九個都不會腫,沒有痛苦。”吐爾洪說。
病例討論、科內講課、查房步驟優化、科室發展計劃建立……這位天津“師傅”不僅教技術,還和同事們一步一步建起醫院肛腸外科的發展路,科室從過去的10張床位增加到了現在的40張床位,來看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了。吐爾洪說,他還跟著師傅開始鉆研起了學術,根據和田地區病患的特點撰寫的論文也開始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像我們以前就是光做匠人。現在學術上面也有想法了,一個醫生不僅是做手術水平要高,講課帶教這方面都要同時提高。去年在甘主任領導下我們開了一個自治區級學術會,一起寫了幾篇核心期刊的論文,他在引導我們全面發展!”
患者為甘建琛送來的錦旗(央廣網記者 夏震宇 攝)
在同事的眼里,甘建琛是一個業務精湛,卻也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的老大哥。工作中對業務嚴格要求,生活中和同事們處成了哥們。甘建琛和張林同和田的民族同事們一起學習,一起工作,偶爾團建一起烤肉,真正做到了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十一”期間,甘建琛和他的團隊還要去和田地區的鄉鎮義診,為村民進行體檢和疾病健康宣教指導。甘建琛說,他想讓這樣的氛圍一直延續下去。“我跟你講這一個大家庭,是要成為一個家庭的概念,也希望我們能把這個技術留下,這也是我們現在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