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成都9月18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胡朝輝)記者18日從國網四川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獲悉:截至8月底,四川水能利用率達95.8%,同比提升2.3%,水電棄水大幅減少,為完成全年四川水能利用率達到95%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四川地區來水嚴重偏多,特別是6至8月,水電來水較多年平均情況偏多5成。且來水時空分布不均,陡漲陡落,給水電消納工作造成了很多困難。”國網四川電力調控中心專責王金龍介紹。據統計,1至8月,四川水電發電量為2156.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20.5億千瓦時,增幅達5.9%。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簡稱“三年行動計劃”)中2020年四川地區水能利用率95%目標,是基于新增跨省外送通道測算的結果,而今年四川卻沒有新的跨省外送通道建成。同時,今年四川暴雨和高溫天氣頻發急轉,自然災害多,電網運維難度增大,500千伏主網架輸電能力逼近極限,電力生產運行方式適時調整的靈活性和故障支援能力受限。再加上疫情影響,重點輸電項目建設和電網設備檢修工作延期,施工期和檢修窗口工期緊張。
為完成“水能利用率95%”目標,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制定了18項措施,全力推進四川水電增發減棄工作。
啟動水電增發減棄會商聯動機制。加強與氣象部門、水利部門、發電企業等的溝通,準確研判來水和用電負荷變化趨勢。統籌國、分、省三級調度中心,協同北京、四川兩級電力交易中心,組織多部門會商,復盤水電實際運行情況,分析棄水原因,提出優化對策,做到“度電必爭”。
提升水電輸送能力。克服疫情影響,按期投運500千伏康蜀串補、銅梁SVG等重點電網工程,分別提升水電消納能力150萬千瓦和50萬千瓦。順利完成遂寧、資陽等主變擴建工作,緩解高峰時段局部電網“卡脖子”問題。建設水電外送能力動態監視系統,提升對水電消納空間的感知能力。
探索水電外送空間。制定并落實四川地區水電外送中長期交易電量,滾動優化外送通道計劃,確保外送交易電量足額落實。積極組織省間現貨交易,實現富余水電多渠道外送。充分發揮220千伏及以下線路“毛細血管”功效,開辟水電外送貴州、重慶新路徑。
優化電網運行方式。充分發揮大電網一體化優勢,集全網之力消納四川水電。統籌各區域電網方式,動態調整四川外送功率。加大跨省區電力互濟調峰力度,最大限度壓減四川火電開機規模,為低谷水電消納騰出空間。結合水電來水時空差異和電網實際運行情況,動態實施水庫群跨流域優化調度,及時調整大水庫發電方式以充分發揮水庫調蓄作用,實現水電增發減棄。滾動測算水電發電能力和富余情況,不斷優化電網運行方式。
挖掘省內市場潛力。截至8月底,四川電網累計完成21個領域電能替代電量76.16億千瓦時,累計引導2163戶用戶參與豐水期低谷棄水電量交易8.8億千瓦時,累計引導129家符合條件的新投(擴建)企業參與水電消納示范交易,極大促進了省內及用電低谷時段的負荷增長。截至8月底,四川累計網供電量1465.8億千瓦時,同比增加85.2億千瓦時,增幅6.2%。
增強電網運維保障能力。嚴格落實三大直流專項運維保障方案,加強康甘等五大水電通道及川渝等省內關鍵輸電斷面的運維保障力度。持續提升配網供電可靠性,精準停電管理,提升不停電作業能力,提高搶修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