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8月13日消息(記者周洪)8月12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生態環境部環境科技發展中心、慕尼黑博覽集團等單位共同主辦,以“展望‘十四五’——科技助力生態環境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中國環境技術大會在上海拉開帷幕。

  作為疫情之后環境產業的首次大會,本屆大會分析展望了“十四五”期間的環境產業政策,探討了生態環境技術的創新方向和產業模式,共謀全球疫情下經濟的復蘇轉型。共吸引了726位來自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的學者,以及業界龍頭企業的代表參與此次盛會,大會實時直播在線觀看人數突破52萬次,搭建起了環境產業政、產、學、研和全社會之間的溝通交流平臺。

  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解振華以視頻方式為大會進行了致辭演講,生態環境部綜合司一級巡視員凌江、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鵬、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出席大會開幕式并致辭。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生態環境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黨委書記周國梅,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彭賓等嘉賓出席了本屆大會。

  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解振華表示,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造成重創,要轉變傳統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走綠色,低碳,循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中國政府堅持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發展包括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在內的“新基建”,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在這個過程當中,技術創新和應用至關重要,亟需找到成本低,經濟效益好,減排效果明顯,安全可控,具有推廣前景的技術發展路線。發展這些技術,將為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帶動幾十萬億的投資,同時也將帶來環境保護、衛生健康、社會進步等一系列協同效應。綠色低碳發展任重道遠,環保產業天地廣闊,技術創新大有可為,希望各方深入探討,加強合作,集眾智、聚眾力,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助力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復蘇,共同建設美麗新中國,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一級巡視員凌江表示,“十四五”規劃應該考慮美麗中國建設要求、國家“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以及國際社會環境與發展趨勢等三個基本因素,圍繞推進綠色發展、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三個方面來規劃設計。

  以推進綠色發展為例,它是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體現,應大力推進清潔能源,提升資源能源效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控制高污染行業產能。圍繞綠色生產、綠色工藝、綠色原材料、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等制定環境政策和標準,培育發展壯大生態經濟。環保事業進步與環境產業發展是相輔相成,隨著這些年環保工作力度的加大,環境產業的發展也在加速。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鵬表示,當前上海正處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沖刺“十三五”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上海將緊緊圍繞“抓環保、促發展、惠民生”這一工作主線,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守牢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兩條底線,加快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讓綠色成為上海城市發展最動人的底色,成為人民城市最溫暖的亮色。上海還將積極把握“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加快推進生態綠色一體化的示范區建設,共建美麗長三角。努力打造政府、企業、公眾多元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鼓勵更多企業共同參與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不斷強化生態環境科技的支撐作用,加大力度促進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環境事業發展離不開環境技術科技的進步,生態環境改善也離不開環保產業的發展。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表示,近幾年,環境產業格局不斷破舊立新,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提升,項目規模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綜合,一家企業的單打獨斗越來越難以滿足市場和項目的需求,產業協同已成為新的潮流。央企、國企,民企、外企各具優勢,合作共贏將是發展的必然。中國環博會就是要搭建起政產學研和全社會之間溝通合作的平臺,共同探討環境產業的發展之路,通過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的集中展示,以及對新市場模式的探討,為我國環境產業帶來新的活力和動力。全球疫情再一次告訴我們,當人類家園面臨巨大災難時,一定要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相信環境產業在政策的引導下,通過不斷創新,一定能提升能力,壯大規模,從而更好地承擔歷史使命。

  與會嘉賓還分別就《環境科技創新的新趨勢與新機遇》、《 “十四五”生態環境產業前景與趨勢》、《長江黃河大保護與生態修復》、《智慧環保與新基建》、《氣候變化與綠色低碳發展產業機遇》等話題展開討論。在展會同期,2020中國環境技術大會還將呈現近40場分論壇,并邀請到680余位業界領袖、技術專家、科研學者等演講嘉賓,帶來超過400場次精彩紛呈的主題對話,預計將吸引超過7,800名聽眾,為環境產業奉獻一場精彩的思想盛宴。

 

大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