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7月2日消息(記者陳鵬)今天是全國“低碳日”,記者從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重慶低碳發展論壇”今天在線開播。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分管領導溫汝俊作為特邀報告人,作了題為“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及實踐”的報告。

  記者了解到,今年全國“低碳日”,重慶市圍繞“綠色低碳,全面小康”主題,開展了低碳理念進機關、低碳文化進企業、低碳示范進社區、低碳消費進商圈、低碳文化進校園“五個進”宣傳活動,實現減污減碳有效協同,助力重慶市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據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以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考核為抓手,以低碳城市、碳排放權交易等試點示范為依托,統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能源體系、產業體系和消費領域低碳轉型取得積極成效,城市氣候適應能力逐步加強。

  據了解,重慶市2019年全市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持續下降,天然氣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逐步提升,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1.3%。

  重慶市通過統籌工業、建筑、交通等行業綠色低碳導向,強化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統籌管理,2019年碳強度比2015年累計下降超過17.9%。健全標準體系,全國首家發布《工業企業碳管理指南》(DB50/T936-2019)等地方標準。

  同時,重慶市聚焦碳排放權交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氣候投融資、碳排放達峰、碳排放管理機制創新,以點帶面,構建系統性、全局性、綜合性的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據悉,截至2020年5月底,重慶市試點碳市場累計成交量1000萬噸,累計成交金額5576萬元。在萬州區黃顯村、大河村、棕花村,美好的生態環境和生態產品可以“賣”出去。市生態環境局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2019年7月,制定并印發《重慶市“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方案》,搭建數據服務平臺,以林業碳匯為載體,打通資源到資產的變現路徑。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市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緊扣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完成“十三五”碳排放強度下降約束性目標,積極謀劃“十四五”和中長期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努力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低碳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