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建成50個智慧化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央廣網發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央廣網重慶6月28日消息(記者陳鵬)6月25日是第30個全國土地日,今年的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記者從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作為節約集約用地的典型,重慶創新利用城市“邊角地”建設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0個智慧化管理的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據悉,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創新思路,優化利用低效用地建設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增加城市公共綠色開敞空間。根據已出臺的《利用主城建成區邊角地建設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實施方案》,到2020年,重慶中心城區將建成社區體育文化公園92個,布局1223個體育設施,覆蓋200萬人,構建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區環境。截至目前,已累計建成50個,剩余在建42個將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確保年底前陸續建成投用。

  智慧化管理讓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為更好服務人民群眾,將與時俱進的科技元素融入公園,將其打造成為集戶外運動、文化娛樂及智能信息化為一體的綜合型公園。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推動建設單位將免費WIFI、實時監控、智能警務、智能廣播幾大模塊納入公園建設系統(50個覆蓋智能監控系統,36個覆蓋免費WIFI,15個覆蓋智能警務系統,30個覆蓋智能廣播系統,10個覆蓋智能視頻信息發布系統,20個覆蓋智能文字信息發布系統),剩余42個公園將根據地塊地理條件,將智能化建設與現場施工工作同步實施,提高公園實用性及安全性。

  在渝北區觀河體育文化公園內的中控中心,基于公共互聯網技術支撐,該中心已集成管理各個社區體育公園內的智能化設施設備控制端工作。各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內部運行、運營維護等情況,可直觀地展現在一張大屏幕上。管理人員能夠實現遠程監控,并提供一對一報事反饋等服務。

  在渝北區觀河體育文化公園內的中控中心,基于公共互聯網技術支撐,該中心已集成管理各個社區體育公園內的智能化設施設備控制端工作。各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內部運行、運營維護等情況,可直觀地展現在一張大屏幕上。管理人員能夠實現遠程監控,并提供一對一報事反饋等服務。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公共互聯網技術,智能化管理平臺在集成管理的基礎上,可以完成視頻監控、遠程管控、人員調配、應急處理、信息聯動等管控工作。此外,通過公園內的電子顯示屏、戶外音響等設備,中控中心可以用視頻、文字、語音等形式播報天氣情況、公共新聞、應急通知等內容。

  記者獲悉,后期還將嘗試在公園增加應急報警呼救以及公園體育場地預約、活動預約等便民功能,進一步提升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服務品質,實現真正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