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管向東教授歸來(央廣網發 院方供圖)
央廣網廣州5月15日消息(記者鄭澍)15日下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管向東教授,圓滿完成了國家交給的任務,從黑龍江綏芬河返回廣州。
休整不到四天,再次披掛上陣
2月2日,管向東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奔赴湖北,在湖北各市巡回指導,4月7日完成67天“武漢保衛戰”任務返回廣州。
4月11日,應國家衛健委征召,休整不到四天的管向東還未來得及與家人見上一面,再次披掛上陣,緊急趕赴3700公里外的黑龍江牡丹江市綏芬河,指導疫情防控。至5月15日,管向東在湖北、黑龍江疫情防控最前線戰斗了102天。
能檢盡檢、能收盡收、能治盡治
在綏芬河,管向東輾轉多家醫院,把武漢實戰經驗用到疫情防控中,指導當地能檢盡檢、能收盡收、能治盡治,實施分層治療,把重型、危重型病人集中,資源集中、專家集中管理,配備氧氣供給、呼吸機、ECMO等基礎設備,取得了顯著成效。
5月12日,黑龍江綏芬河口岸境外輸入病例“清零”。管向東和在黑龍江參與救治工作的8位國家級專家圓滿完成了“保衛綏芬河”任務。
“到了牡丹江,我把每個病人篩了一遍,心里就有底了。”管向東和其他專家組成員篩查了300多例新冠肺炎患者,根據他們的病情指導進行對癥治療。
管向東和專家們評估輕型、普通型患者轉化成重型、危重型的可能性,指導當地醫院對癥治療“做減法”,合理運用重癥醫學救治支持手段,將救治關口前移,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專家組每天都要商討對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策略,把所有的重型患者討論一遍。“共同討論之后,大家對自己的治療方式會更有信心。”管向東說。
管向東教授指導患者救治(央廣網發 院方供圖)
對危重病人進行“話療”
每天早上十一點之前,管向東要換好隔離服,進隔離區把患者逐一看一遍。“每天我要親眼看到我的病人,看到他們的呼吸狀態和各項參數。”
在他們的指導下,綏芬河紅旗醫院改造為境外輸入新冠重型、危重型救治基地,收治普通病例床位增至100張,重型、危重型病例ICU床位增至130張,防控力量得到充實提升,從開始“人等床”變成了后來“床等人”。
在綏芬河的這段日子里,管向東接診了大量的危重患者,他們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療并康復,其中有一對患新冠肺炎的父子讓他印象非常深刻。
“很少有爺倆兒一起感染上,還住在同一病房里的。”管向東說,每次大夫快來時,父親和孩子的母親都會提前視頻連線,之后再一起詢問兒子的病情。
“我們兒子會不會死啊?”每次被這樣問到,管向東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兒。
“國家送來了最好的設備和藥品,還有呼吸機,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管向東每次都細心安慰。
這也加深了醫患之間的感情。每次離開,這位父親都起身,一直把專家送到電梯口。
管向東說,對于危重患者,“話療”很重要。“這起到的心理安慰效果,能極大增強他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