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5月15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韓曉余)上海市政府新聞辦今天(15日)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介紹了新出臺的《關于加快特色產業園區建設 促進產業投資的若干政策措施》有關情況。

  吳金城介紹,《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主要通過總結特斯拉超級工廠項目成功經驗,加強政策優化和頂層設計,從而實現復制一批特斯拉項目,推進一批新動能產業,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助力經濟持續發展。

  加快特色產業園區建設、擴大有效投資,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關鍵舉措。

  據介紹,發布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是從規劃、土地、金融、服務等環節,找準投資增長點,精準供給有效政策,全面創新招商引資政策,力爭在總部機構、龍頭企業、旗艦項目、功能平臺、隱形冠軍等集聚方面實現新突破。

  近年來,上海市產業經濟一直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然而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本市經濟發展帶來了較大沖擊,亟需在特殊時期擴大有效投資,激發內在需求、培育經濟新動能,并通過乘數效應帶動生產,對沖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吳金城表示,《若干政策措施》體現了政策措施創新力度。如進一步放寬工業用地出讓年期,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通過支持在線新經濟、數字新基建發展,帶動新興產業投資;綜合運用投資補助、資本金、貸款貼息、委托貸款等多種方式,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此外,將建立市領導聯系重大產業項目制度,由市領導對口聯系推進全市100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10億以上項目由市級部門派專員協調等,針對企業訴求,各部門通力合作,做好項目全過程服務。

  具體來看,《若干政策措施》主要涉及五個方面。

  聚焦產業規劃布局,上海“好項目不缺地、好產業不缺空間”。一是堅持規劃引領,以特色產業園區為依托,發揮產業地圖對產業投資的引導作用,26個特色產業園區總規劃面積約108平方公里,可供優質產業用地超過25平方公里,物業空間超過1400萬平米。二是強化中心城區和郊區、中央商務區和工業園區,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和本市其他區域的聯動,支持實體型企業為自身發展、優化資源配置在本市合理遷移。

  培育創新動能,打造“在線新經濟、數字新基建”。一是加大在線新經濟12個重點領域的招商引資和產業培育力度,打造一批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形成產業經濟新場景新動能。二是加大5G基站、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電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項目建設和應用帶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本市近三年數字新基建70多個項目總投資約2000億元。

  落實土地要素保障,“用好增量、激活存量、統籌流量”。一是拓寬可享受工業用地50年出讓年期的項目范圍,降低優質企業用地成本,地價實行底線管理。支持園區滾動收儲、及時供地,做到“地等項目”“房等項目”。二是提高產業用地容積率下限,工業用地容積率不低于2.0,通用類研發用地容積率不低于3.0,提高單一用途產業用地的混合用地比例。

  設立財政金融支持政策,發揮“4個1000億”資金引導和杠桿作用。一是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產業領域,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先導產業基金。二是聚焦新網絡、新設施、新平臺、新終端等重點領域,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新基建信貸優惠專項。三是將中長期低息貸款政策從集成電路擴大至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面向先進制造業的中長期信貸專項資金。四是推動園區轉型升級,設立1000億元的園區二次開發基金。

  加大投資促進支持力度,做好項目落地全流程服務。一是進一步簡化環評審批、建筑許可、竣工驗收等流程,縮短審評周期,優化營商環境。對重點招商項目引進人才,在落戶、住房、子女教育方面等予以優先支持。充分發揮企業家、招商能人優勢,加大招商引資激勵力度。二是以加快重大項目落地為導向,建立重大產業項目制度,從服務機制、要素保障、優化審批等方面,加強項目落地過程中的精準服務,對重大產業項目立項、規土、環保、報建等開展跨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