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4月28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余麗穎)4月28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掛牌五周年科技創新成果發布會在南沙舉行。記者了解到,五年來,南沙區建立健全創新發展機制,研發經費投入強度(R&D/GDP)從1.85%提升到3.46%。五年來,南沙區建立健全創新發展機制,著力優化創新發展環境,財政科技投入合計57.2億元,其中2019年達到22.5億元,為2015年的4.23倍。

  重點發力海洋科學、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

  自貿區掛牌以來,南沙區GDP年均增速達到10.4%。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落實推進,南沙區正攜手中科院共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打造大灣區前沿科學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并形成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為龍頭、大科學裝置為核心的海洋科學國家實驗室預備隊體系。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產業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也已動工建設,核心科創平臺正在南沙加速成型。

  截至目前,南沙建成各類創新平臺331個,為自貿區掛牌時的3.41倍,其中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占比77.34%,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總數達到13家,占據全市1/5。五年來,南沙區累計申請專利33277件,年均增長52.8%,專利授權17275件,年均增長49.6%。

  “自貿區掛牌前,南沙只是廣州一個以工業為主的經濟開發區,而今正努力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樞紐節點。這是南沙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中被賦予的機遇。”南沙區常務副區長謝明表示。據悉,南沙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014年的1.85%穩步上升至2018年的3.46%,五年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結合大灣區科創要素優勢 推動粵港澳科創協作

  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是大灣區發展規劃賦予南沙的又一個新使命。近年來,粵港產業深度合作園、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等重點區塊規劃在南沙加快實施,人才、物資、信息等科創要素流動聯通,正在打開更廣闊的粵港澳科技合作空間。

  不僅如此,南沙與港澳的科技合作在重要載體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和青年創新創業等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南沙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和“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兩大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已入駐港澳青創團隊215個。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開創先河,率先實現與香港科技大學專用光纖和跨境MSTP線路的互聯互通,成為全國首個聯通內地和港澳地區兩岸的高性能計算和數據處理服務平臺,現已服務200多個境外科研團隊。廣州南沙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從2016年開始已經連續舉辦了4年,共吸引3600余個國內外創業團隊報名參賽。

  科技服務體系持續優化 去年財政科技投入22.5億元

  五年來,南沙區財政科技投入合計57.2億元,其中2019年達到22.5億元,為2015年的4.23倍。與此同時,南沙建立了“1+1+10+N”產業政策體系,出臺《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促進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辦法》《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扶持辦法》等多項精準扶持政策,推動科技創新全鏈條協同發展。

  記者了解到,目前南沙自貿區已集聚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7名,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及產業發展和創新人才980名,南沙區高端領軍人才和骨干人才7256名,相較2016年總量增長5.5倍。

  在科技金融和孵化育成體系方面,南沙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成功設立,已參股投資8支子基金,推動晶科電子、云從科技和豐江電子等一批上市預備隊,構建起“投、貸、融”科技金融體系。目前,南沙已建成11家孵化器和6家眾創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