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4月21日消息(記者劉軍)近日,隨著合肥高新區合肥移動5G物聯網終端芯片項目數據的順利錄入,安徽省建設用地智能審批系統首次試運行獲得成功。審批時限由原先承諾的20個工作日縮減至10個工作日,標志著合肥市建設用地駛向"快車道",徹底告別了近30多年的人工審核模式。

  據了解,建設用地審批是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做好用地保障,實現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作。為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快自然資源系統信息化建設,2019年8月,安徽省自然資源廳授權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展全省建設用地智能審批系統建設試點工作,旨在全面提高建設用地審查效率和精準度,為全省建設用地審批建立智能化、標準化平臺。

  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嚴格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工作協同提高建設用地審查報批效能的通知》等文件規定,對用地組卷、審批等流程進行系統梳理,對建設用地審批相關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歸納總結,通過構建統一審查標準,打造省市縣一體化審批平臺。同時,該局創新性提出以土地勘測定界報告為基礎,利用“一張圖、一張表”搭建系統框架。“一張圖”即整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土地利用現狀等大量數據庫等集土地審批、供應、補充、開發等數據庫疊加,共同構建的綜合應用平臺。“一張表”即根據項目審批需要,在土地勘界成果以外提煉、集成的,需要補充錄入的征地中涉及的社保、林地等相關信息。

  安徽建設用地智能審批系統的成功試運行,實現了智能組卷、自動預檢、輔助審查等功能,可有效解決當前建設用地審批中存在的數據準確性不高、難以復用、邏輯校驗困難等痛點和難點問題。特別是采用原始勘界數據的導入,自動生成組卷材料,顯著降低了組卷和審查難度,進一步優化了建設項目用地審批流程,大幅縮短了審批時限,為安徽省建設項目快速"落地"提供了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