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4月14日消息(記者陳鵬)4月15—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主題為“癌癥防治共同行動”。今天,重慶市癌癥中心、重慶市腫瘤防治辦公室和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重慶市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指南(2020版)》(以下簡稱《指南》),針對肺、肝、胃、大腸、食管、乳腺、宮頸、子宮、卵巢、前列腺、甲狀腺以及淋巴系統12種常見惡性腫瘤,分析高危人群,給出篩查建議和預防措施。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上升,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超過350萬,死亡病例超過200萬。重慶市癌癥中心和重慶市腫瘤防治辦公室主任、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書記吳永忠表示,目前醫學界已經達成共識,癌癥還是一種慢性疾病,可防可控。世界衛生組織就曾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可以預防的癌癥就是要通過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切斷致癌的過程和途徑。”吳永忠說,腫瘤的發生發展并非一蹴而就,其過程往往需要數年到數十年,這給予了我們防癌的最佳機會。

  “即便一些癌癥無法避免,但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及早癌,也是可以治愈的。”吳永忠說,例如早期乳腺癌,五年生存率可以高達95%以上;早期甲狀腺癌,五年生存率幾乎可達100%;即便是惡性程度較高的肺癌、直腸癌等,早期發現經過科學規范的治療,五年生存率也在90%以上。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發布《癌癥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也指出,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預防癌癥的發生,規范的防癌體檢能夠早期發現癌癥,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癥生存率的關鍵。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周宏說,早期預防和早期篩查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重要的兩大癌癥防控策略。

  周宏介紹,《指南》結合了重慶地區腫瘤發病的情況,由19位重慶市腫瘤防治科學傳播專家團成員共同討論確定。《指南》從高危人群、篩查建議、預防措施等方面全方位介紹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12個癌種相關科普知識。民眾可以通過知曉相關癌癥危險因素,警惕相關疾病癥狀和危險信號,同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參加體檢和癌癥篩查,降低患癌風險,實現對大部分常見惡性腫瘤的預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