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深圳4月7日消息(記者孫松濤 鄭柱子 通訊員錢杰 王亞芬)深圳海關積極探索物流多式疊加的監管模式,打通深圳東西部通道,打造“海陸空鐵郵”全路徑物流聯運新通道,疏導外貿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物流“堵點”“斷點”,精準施策、靶向發力,為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堅實保障。
隨著全球疫情的不斷蔓延,多家外航縮減往來中國貨運航班,航空運能緊張;與此同時,各國對防疫物資、生活用品等需求量劇增,跨國物流寄遞需求也日益增長,保障深圳口岸通暢的跨國物流渠道迫在眉睫。
“受疫情影響,我公司印度生產基地原材料庫存告急,如果國內倉庫中的電子元器件存貨再運不出去,印度基地將面臨停產風險。”近期,深圳海關接到一通來自小米公司的“求救電話”。
在了解到企業的實際困難后,深圳寶安機場海關特事特辦,主動與機場、航司多方聯系溝通,順利開辟了深圳-印度、香港-深圳-印度兩條電子產業鏈新航線,并指導企業通過出口“提前申報”,實現原材料從“出廠門”到“出國門”的無縫對接。據了解,該批“救命”原材料當天即運抵小米公司印度生產基地,第一時間投入生產。
目前,為保障出口物資跨國運輸渠道順暢,助力暢通國際供應鏈,深圳海關還攜手深圳郵政、深圳機場,助力順豐航空開通了深圳-吉隆坡、深圳-新加坡、深圳-大阪等5條全貨機航線。
除了直接開辟新航線,深圳海關積極探索利用中歐班列鐵路的便捷優勢,采取聯運的方式,為深圳急需出境的國際郵件找到了一條出口新路徑。3月21日,350余袋共12噸出口國際郵件從深圳郵政國際運營中心出發,經公路運輸至重慶,隨即登上中歐班列直達立陶宛,奔赴包括英法德在內的18個歐洲國家。
這是疫情期間深圳海關緊急開辟的一條中歐班列“臨時郵路”,通過海關轉關運輸模式,將重慶中歐班列“起點站”延伸至深圳郵政國際運營中心,有效打破了深圳在鐵路運輸方面的局限性,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提供了一條便捷可靠的出口物流新郵道。”
“臨時郵路給公司帶來的最大實惠就是節省了物流成本和通關時間。”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深圳國際業務分公司生產中心經理孫宗章介紹,鐵路運輸承載量大,運輸成本遠遠低于航空和公路運輸。此外,國際郵件到達重慶后可原箱轉運,給企業郵件出口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據統計,截至3月31日,該渠道發運15車次,共計國際郵件95噸。
目前,深圳海關成功開通的國際郵件聯運綠色郵路新渠道,初步形成了以深圳郵局海關為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全國攬件/投遞—深圳聚集—海空直達”的進出雙向寄遞生態圈,助力全球疫情防控和國際貿易正常化。
在海運方面,深圳海關從物流監管流程上著手改革創新,研究開展“東西部港區一體化”試點,進口貨物運抵鹽田港碼頭后直接調撥至前海灣保稅港區的保稅倉庫,滿足企業“先入區、后報關”的通關需求。
在節約物流成本方面,鹽田港和惠州港“組合港”模式深受大灣區出口企業歡迎。該模式打破監管場所限制,形成以深圳鹽田港為樞紐港、灣區其他港口為支線的“組合港”,兩港之間以水上專線連通,企業將貨物交到支線港視同交到鹽田港,可在支線港辦理交還箱和海關通關查驗手續,從而在便利通關的前提下節約陸路運輸費用。
深圳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整船換裝”監管模式,計劃調研協調各方推動“中歐班列”復運行,著手實施鹽田港“牽手”贛州港+中歐班列項目,支持碼頭應對東南亞航線流失風險,鞏固深圳干線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