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多月的經歷,都是我難以忘懷的記憶。當我看到病人每一次的微笑,每一次的肯定和感謝,我都覺得我來武漢是值得的。相信我們終將戰勝疫情,脫下防護服、脫下口罩,相互擁抱,一起開懷大笑。” 

  

  講述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介入放療二區 李嬌護師

  支援地點: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自2月7日開始踏上武漢,支援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以來,已經過去了42天。還記得2月6日,我們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響應國家號召,在幾個小時內迅速組織了131名隊員成立醫療隊支援武漢,很榮幸的是我終于加入了這第二批醫療隊!當時的我有害怕,有擔憂,但是更多的是責任,是使命,因為我是一名護士,救死扶傷是我終身并為之努力的工作。
  這一個多月的經歷,都是我難以忘懷的記憶。當我看到病人每一次的微笑,每一次的肯定和感謝,我都覺得我來武漢是值得的。相信我們終將戰勝疫情,脫下防護服、脫下口罩,相互擁抱,一起開懷大笑。
  292床患者說:我會是第一個出院的患者
  2月7日,我們支援的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西14樓重癥病區,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完成開區。我們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讓患者盡快恢復健康。經過兩天,我們陸陸續續收滿全區50人。
  292床患者易先生是我們開區的第一個病人,2月19號成為我們病區出院的第一人,終于如愿實現他住院期間不斷跟我重復強調的目標——成為第一個出院的患者。易先生住院期間,我們一直鼓勵著他:“希望就在不遠前,要相信我們,相信醫學,堅定信心,你會痊愈出院的。”易先生回答說:“你們真棒,在疫情面前,你們就是花木蘭!”
  還記得那天,我看到科室發來這激動人心的消息,“易先生今天準備出院”。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頭,內心無比歡喜。我想這是我們的每個人努力的結果,勝利就在眼前,我們一定能早日打贏這場狙擊戰! 
  
  △第一位出院患者易先生與醫護人員合
   雖然一針未中,阿姨卻對我連聲道謝
  還記得第一次上夜班,凌晨六點去給一個阿姨抽血的時候,護目鏡早已模糊了,阿姨告訴我她自己血管不好,借著一絲的光線,一針未中,我趕忙道歉。然后,我靠著感覺在阿姨手背上摸索著給阿姨扎了第二針,幸好,中了!我內心的大石頭總算落下了。
  意外的是,抽好血后,阿姨一個勁地夸我太厲害了,我只能無奈的苦笑著,按照平時的技術一針搞定,但在特殊的環境下只能憑借著多年的經驗慢慢摸索,其實最感謝的就是阿姨的信任。在這種環境下病人需要我們的鼓勵,我們也需要病人的鼓勵,才能更好的戰勝疾病。
  阿姨說我有一雙最亮的眼睛
  昨天上班的時候,平時每次接班時,阿姨總會開心的跟我打招呼,今天卻是無精打采,有些許難受地躺在床上。我連忙詢問阿姨是否哪里不舒服,阿姨吃力回答道:“姑娘,我就是頭暈。”然后我就給她量了個血壓90/56,稍微偏低一點,交代了一下注意事項,就叫她臥床休息,觀察一下。半個小時后再重新查房的時候,我再詢問阿姨:“您現在頭暈有沒有好一點?”她仍然跟我說:“我還是覺得有點頭暈。”我看了看床頭柜上的早餐,似乎沒有動過。我問她吃早餐沒有,她跟我說:“小李呀,我這幾天沒胃口吃不下東西啊……”我聽后連忙把阿姨的早餐拿去加熱,去護士站拿了一瓶牛奶,送到阿姨面前。
  我握著阿姨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在這樣的情況下,阿姨必須得多吃東西才能增強抵抗力,才能早日康復出院,胃口不好的話,就少量多餐,我們會針對性給你加點改善胃口的針或者調整一下你的飲食!”阿姨聽后,兩眼淚汪汪地望著我,我們目光凝視著對方,阿姨拍著我的手臂說:“小李呀,你的眼睛最亮了,每次都能觀察到我們的需要。謝謝你的關心,我一定振作起來,多吃飯,與病毒抗戰!”聽完,我欣慰地笑,對阿姨豎起了大拇指。
  
  △李嬌護師(右二)與同事合影
  在病房里,雖然每一天都做著同樣的事,雖然這些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但是我覺得只要我們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情,對病人認真負責,細心體貼呵護,病人都會對我們的工作給予高度的肯定和支持,也會積極配合治療。每天看著一個個病人康復出院,一個個脫離氧療、脫離呼吸機,臉上洋溢的微笑與信心,這更加堅定了我們戰勝疫情的決心。是的,我們相信勝利就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中國加油!武漢加油!我們加油!(記者鄭澍 通訊員劉文琴、黎智銦 圖片由院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