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長沙3月17日消息(記者鄧文輝 通訊員楊成偉 劉明)在“世界雙遺”湖南新化縣紫鵲界梯田,歡快揮舞的鋤頭攪動著丘丘春水,為延續著當地2000多年的稻作奇觀準備著;在文田鎮上橫溪村茶葉基地,村民踏準茶樹苗栽種時間點,在荒山中種下脫貧致富希望;在吉慶鎮大安山村,早在2月底,全村旱土翻耕率已達70%,高出往年同類指標。

  春時不等人,作為傳統農業生產大縣和全國糧食生產主產縣,新化縣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把抓糧食作物生產、抓春耕備耕作為一項最基本、最根本的工作來抓,通過提早部署謀劃春耕備耕、提前備足農資保障供應等舉措。

  春耕引導專業服務

  3月4日下午15時,為了加大稻田蓄水能力,水車鎮紫鵲界村的奉祿成老人正在修繕田埂。雖因地勢、氣候原因只適合種植中稻,但在當地,因疫情“賦閑”在家的不少村民從正月底就已打起提前量、忙著備耕。

  在春耕春管宣傳發動上,新化縣動員種養大戶、農戶加強秋冬種田間管理,加快春夏種田土翻整。積極組織種養大戶、農戶加強田間清溝排漬,苔肥追施,蟲害防治,降低作物產量損失。在指導服務上,全縣鄉鎮召開鎮村大會、黨政會議,對春耕備耕工作作了計劃安排,同時組織動員越來越多領導和廣大技術干部深入基層、田間地頭,督促和指導春耕備耕工作,截至3月2日,縣鄉兩級農業部門技術干部下鄉指導1000余人次。除了線下實際指導,疫情防控期間,新化縣農業部門還通過微信群等方式,就部分農戶雙季稻低產等問題,從改肥、改插秧方式以及種植密度等方面進行了技術指導。

  與此同時,新化縣因勢利導,引導各地群眾加快農田土地翻耕力度:部分區域的旱土翻耕在2月底已達80%,部分鄉鎮的水田翻耕進度正按預期目標有序推進。截至3月8日,全縣已翻耕水田15%以上、旱土60%以上。

  搶抓農時播種希望

  新化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對嚴抓基本農田拋荒,做好春修農田水利建設工作,落實各項獎勵補貼政策,加強農業技術培訓服務及春耕備耕物資協調統籌,抓好春耕備耕等工作進行了部署。

  上梅街道集中村是省定貧困村,也是當地今年“十村千戶”高檔優質稻工程的實施范圍。在相關縣直部門的專項資金支持下,如今該村不僅對于完善優質稻基地的配套設施建設有了底氣,也增強了村里種植大戶的信心。“之前只種植了不到60畝,今年計劃擴種至200多畝。街道、村里指導我們做好了農資儲備,農機具已維護好。”村里的種植大戶孫種平早已摩拳擦掌。

  近年來,“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產業模式在新化加快發展,該縣基本實現了村級主導產業全覆蓋。一個個村級主導產業成了發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引擎,幫助這些項目做好春耕備耕,成了當前各鄉鎮的一項重點工作。

  2018年至今年3月,文田鎮已實施村級主導產業項目21個,上橫溪占地150畝的茶葉基地便是其中之一。

  “這是今年實施的村級主導產業項目,利益聯結的貧困戶達86戶共319人。種苗在去年底已訂購,于2月底從外省起運。茶葉種苗栽種必須在春季種,且時間不能進入4月份。”文田鎮黨委書記羅崛介紹,為搶抓種植的有利時機,該鎮制定了系列舉措:為暢通種苗運輸渠道,該鎮幫助組織運輸車輛,3月2日將50余萬株種苗運回基地;鎮、村抓住該村大部分外出務工創業人員還在家的契機,做好宣傳發動,動員村民自帶工具參與種植;對栽種現場人與人之間的作業間距進行嚴格規定,做到疫情防控與種苗種植兩不誤,“3月4日開始,200多名村民以義務工形式參與栽種,3月5日已栽種到位。3年后可達盛產”。

  除搶抓農時護航茶葉基地外,為統籌做好春耕備耕工作,文田鎮從春節后即著手部署發動,對全鎮糧食生產代耕代種代收需求進行摸底,全鎮農資早已準備到位。

  新化縣各地干群積極做好春耕備耕工作,也意在凝心聚力實現今年縣域發展系列新目標:糧食播種面積達117萬畝,總產量46.5萬噸;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