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太原3月10日消息(記者岳旭輝 山西臺記者杜維剛)正值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關鍵時期,山西農業大學三萬名師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發揮農科專業優勢,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多種方式,把田野當做課堂,把論文寫在田野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助力農業生產。
驚蟄過后,華北冬小麥進入春季管理時期,在位于山西農業大學的國家產業體系旱地小麥研究基地,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高志強教授和臨汾市洪洞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王小泰視頻連線,查看苗情,提出冬小麥田間管理建議。
針對王小泰反映的麥苗整片發黃的問題,高志強建議通過耙耱、鎮壓和劃鋤等措施,使田間溫度上升,使弱苗促弱轉壯。
像這樣的視頻連線和視頻指導,高志強教授和他的團隊每天都要進行五六個小時。早在二月份,山西農業大學黨政班子就提出“疫情防控和科研推廣兩不誤”,號召全校三萬名師生,緊密結合當地農時農事,發揮農科專業特長,利用各種方式給農民提供技術指導、信息服務。
山西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孫勝教授,從正月初五起就一頭扎進田森集團水果番茄基地,為村民引進自動噴藥機、病蟲害物理防治系統和水肥一體化系統,手把手教農民掌握技術要領和田間管理技術。在村民石晉萍的水果番茄大棚,石晉萍向孫勝教授請教棚內溫度上升過快,影響果實著色和品質的問題。孫勝教授認真查看苗情,根據棚內溫度上升的情況,建議傍晚放棉被的時候盡量遲一些,把棉被放到棚下兩到三米的位置,使棚內多余的熱量散失掉,確保果實發育和果實成熟順利進行。
山西農業大學作為全國農業科教重地,始終情系三農。春節過后,在倡議返鄉師生做好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行動起來,亮明身份就地參與春耕生產,在生產一線學習,為生產一線服務。
山西農業大學三農服務中心主任王秦俊說,農業高校師生的舞臺永遠在田間地頭,幫助農業生產,對教師來說,是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社會實踐教育。
目前,山西農業大學兩萬多沒有返校的師生就地服務農業生產,分布在各地的三十多個研究所、實驗站與當地農業部門一起指導農業生產。學校還號召返校的老師通過微信平臺、電話、各類農業信息平臺推送農業技術知識,服務春耕備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