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3月4日消息(記者趙聰聰 通訊員李秋璇)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中,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涪陵車務段渝懷線涪陵車間的“70后”到“90后”的女職工們,用堅守和奉獻筑起了戰“疫”中最美的一道風景線。她們有的是賢惠的母親,有的是溫柔的妻子,有的是孝順的女兒,在這個特殊的三八婦女節里,她們背后的人和事,是疫情中仍然堅持工作的人們的真實寫照。
“70后”貨運主任:巧打營銷牌深入挖潛提效增運
白濤站貨運主任韓曉華正在巡視檢查貨物反面車門關閉情況(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3月3日,當看到滿載著春耕農資的貨車緩緩駛出貨場時,白濤站44歲的貨運主任韓曉華不禁露出了笑容:“我們終于啃下了這難啃的‘硬骨頭’,兌現了服務貨主‘最后一公里’的承諾!”
原來,受疫情影響,該站3名貨運人員暫時無法返崗。為滿足企業復工復產和群眾生產生活需求,韓曉華及時補上貨運崗,安排44名裝卸工全部上陣,通過加強運轉、裝卸與企業等結合部的有效配合,極大地提高了裝卸效率,確保了物資及時發出、及時到達。
“觀念一變生成金。”韓曉華堅信,鐵路只有主動適應客戶需求,才能贏得市場。為提高貨運服務質量,她每月都會召開貨運協調會,聽取貨主意見并研討解決方案。通過算“對比賬”,為企業“量身定做”運輸組織方案,贏得了貨主的信賴和稱贊。
“若裝載不當發生超偏載,極易造成車輛傾覆,嚴重影響行車安全。”韓曉華說,不去現場看看,總覺得不放心。作為有著近26年貨運經驗的老黨員,她一有空就是往現場跑,將路企交接檢查工作質量排在第一,牢牢把握安全關。在她的帶領下,白濤站貨裝生產井然有序、安全持續穩定,年年都能實現增量增收。
“80后”客運副主任:稱職的客運負責人“不稱職”的媽媽
涪陵站客運副主任晁肖利正在清點、核對防疫物品(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30歲的晁肖利是涪陵站客運副主任,今年春節,她和愛人原本商定帶著孩子回山東老家過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因擔心不能如期返回車站,她退掉了車票。期盼團聚已久的父母有些失落:“年頭盼到年尾的相聚落了空,啥時候才可以回家看看?”
疫情期間,她以站為家,全身心地撲在崗位上,開啟“內勤+外勤”雙模式,每天既要給車站職工測量體溫,進行戰區消毒檢查,及時傳達各項防疫工作要求,全力做好防疫物資的供給、配發工作。又要上站臺組織旅客乘降,確保安全運輸。
在工作上是拼命的女漢子,而在生活里,晁肖利卻認為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媽媽。從1月28日到3月6日,她已在崗位上連續堅守了38天。為了對旅客和家人負責,在休班時間里,她在車站宿舍自我隔離,只能用手機與家中3歲女兒賀亦可視頻聊天來緩解相思之苦。
“就是拋不下對客運工作的熱愛。”晁肖利說,9年的客運經歷早已讓她將堅守當成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90后”售票員:從方言小白到擂臺賽主她竭誠為旅客服務
涪陵站售票員張盼正在安裝自動售取機票卷(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涪陵站95后女孩張盼來自甘肅白銀,年紀輕輕的她已是一名有五年售票工作經歷的“老師傅”了。在她眼里,沒有“麻煩”這兩個字,只有讓旅客滿意這個信念。剛到車站時,因聽不懂旅客的地方口音苦惱,她跟著本地職工學重慶話,久而久之,不僅能聽懂,還成了“本地通”。為給旅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她利用工余時間認真鉆研崗位技能知識,將全國鐵路示意圖爛熟于心,連續三年獲得車務段青工崗位練兵擂臺賽“售票員擂主”稱號。
3月初,車站迎來返工潮,前來辦理購票、改簽和咨詢的旅客人數劇增。為縮短旅客在窗口的等待時間,避免其因長時間滯留產生的感染風險,張盼盡量減少喝水次數,快速地辦理業務,保證旅客快退快走。考慮到疫情期間旅客情緒波動大的特點,她總是微笑服務,耐心解答旅客問詢,以心換心,在鐵路與旅客之間架起了一座“心之橋”。
“把平凡事做好亦是不平凡。”張盼說,“能為旅客提供幫助,讓他們順利平安出行,我備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