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2月10日消息(記者陳慶濱 通訊員焦德芳)發熱排查人力成本高、結果不準確,核酸檢測條件要求高、確診時間長,快速準確鎖定疑似病例人群成為疫情控制的關鍵!日前,天津大學成功研發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檢測系統。該系統可快速檢測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并實現大數據監控預警,有望為疫情控制提供新思路。該系統的便攜式檢測儀單元已獲得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注冊證書。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受感染人群分散度較高”“無法進行集中檢測”等疫情特點逐漸顯現。針對這些情況,天津大學精儀學院科研團隊聯合企業成功研發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檢測系統。該系統由“掌上模塊”和“線上模塊”兩部分組成:“掌上模塊”是一款便攜式檢測儀,從外觀上看這款便攜式檢測儀只有鼠標大小,使用USB接口充電,能夠連接手機電腦,滿電續航超過24小時。檢測儀可以單手控制,操作簡單,便于入戶排查。檢測儀內部集成了精密的檢測核心模塊,與實驗室大型儀器檢測精度相當,能夠快速判斷出是否為疑似病例。掌上模塊檢測出的結果會自動上傳到“線上模塊”——疫情監測預警云平臺。云平臺會將檢測結果進行智能化處理,上傳至各級政府疾控和醫療監測機構云平臺,給各級機構提供疫情預警、態勢分析和決策支持,對疫情進行全方位、智能化管控。
“這套系統的應用場景可以是基層醫院甚至社區門口,便攜式檢測儀能夠最大限度避免疑似患者集中檢查引起的交叉感染。而預警云平臺則滿足了疾病預防控制與應急管理部門業務數據收集統計、動態監管、指導服務和決策分析等綜合管理需求。”科研團隊主創、天津大學精儀學院博士生杜康表示,“我們希望能夠為疫情控制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