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長沙2月5日消息(記者鄧文輝 通訊員肖同權)提到2003年的“非典”,直到現在都令人毛骨悚然。然而今天,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又肆無忌憚地席卷全國各個省市。病毒無情人有情,在婁底市中心醫院,有這樣一對母子,當年身為護師的母親葛玉屏曾主動請戰抗擊“非典”,時隔17年,現為放射科專業技師的兒子周旭接過“戰役”接力棒,主動請戰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一線,兩代人接力譜寫救治患者的動人篇章!
我有經驗,我上!
1979年,葛玉屏從婁底衛校護理專業畢業后分配到婁底市中心醫院,先后在醫院注射室、換藥室、急診科、供應室、婦產科、感染科、普外科、精神科等近10個科室工作過,她的足跡幾乎踏遍了臨床一線的各個角落。2003年“非典”來襲,葛玉屏剛好在感染科護師崗位上,面對疫情,醫院積極行動,緊急調配醫務人員組建救治醫療隊,很多醫務人員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主動請戰,這其中就有葛玉屏。
“我有20余年的工作經驗,又在感染科工作多年,我來上!”就這樣,葛玉屏把一個讀高中的兒子、一個讀小學的女兒托付給老公,把“家”搬到當時的感染科二樓隔離區。當問到葛玉屏當時是否害怕時,她回答得很坦然,“害怕肯定是有一點的,但是關鍵時刻總要有人站出來!彼f孩子們都比較大了,自己又有傳染病救治經驗,她必須得上!
在葛玉屏進入隔離病房十來天的一個下午,正在讀高二的兒子周旭放學后偷偷地跑到了媽媽上班的科室,結果在門口就被工作人員堵回了。“當時不明白她為什么這么久沒有回來看我們,我是真的有點想她了……”盡管是電話采訪,但仍然能聽得出他聲音里的顫抖。當父親告訴他母親在抗擊備戰“非典”,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回來時,周旭沉默了。他當時有點不理解母親。直到后來,同樣走上醫療崗位的周旭才終于明白,救死扶傷是一名醫務人員的天職,他明白了當年母親肩負的是一種怎樣的責任,她不是不想回來,而是不能回來!
我做好了充分準備,我來!
2009年,從部隊退伍回來的周旭分配到了婁底市中心醫院放射科工作,一路走來,周旭通過不懈努力,終于完成了醫學影像專業大專和本科學業,并逐漸成為了科室的骨干力量。
“形勢不容樂觀,大家要隨時做好去‘前線’的準備!”眼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越發嚴重,放射科副主任劉海潮沉重地說。其實,在劉主任還沒說這句話時,周旭就已經提前同家里進行了溝通!爸魅危乙呀涀龊昧藴蕚,就讓我去吧,我保證完成任務!”軍人出身的周旭對劉海潮主任立下了軍令狀。
1月29日晚上,周旭連夜把剛剛滿月不久的孩子和尚在哺乳期的妻子送到新化的岳父岳母家,同父母親告別后只身住到了家屬區的老房子。1月30日(農歷正月初六)周旭作為感染科專職技師正式進入隔離病房,為所有住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進行床旁X線檢查。
穿著行動不便的防護服,戴著非常礙事的雙層手套和護目鏡,緩慢挪動重達上千斤的放射機器,在平時不到10分鐘就能完成的一個操作,現在需要足足半個小時!白畲蟮睦щy是對DR成像板的消毒,消毒液噴多了怕影響機器,用少了又達不到消毒效果!”為了既達到消毒效果又很好地保護好機器,周旭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每照完一個病人都要小心地消毒好手中的“武器”。
如今周旭進入隔離病房已經好幾天了,每天不停地穿梭在每個病房中,他已經慢慢適應了同“新冠肺炎”患者親密接觸的日子。每當做完一個患者的檢查,脫掉厚厚的防護服,滿身濕透的周旭臉上總是洋溢著欣慰的笑容,滿滿的成就感頓時驅走了所有的疲憊……
我是一名老黨員,必須全力支持!
“老爸老媽,現在醫院‘新冠肺炎’形勢嚴重,我想到‘前線’去支援,可以嗎?”“去吧!我們都是軍人,我支持你。”父親說!暗,一定要服從醫院的統一安排,遵守各項操作流程,工作要細致,馬虎不得,對自己負責也對別人負責。”母親說。去隔離病房之前,周旭與父母親進行了簡單的對話。
周旭的父親在婁底市公安局工作,是一名有著35年多黨齡的老黨員,他說:“疫情發生后,醫院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我都一直在關注醫院的網站及有關醫院的新聞,特別那位獲省委書記點贊的謝瑜醫生,每看一次就感動一次。這次兒子主動請纓去一線,我打心眼里高興,我和他母親全力支持他!”
談到自己的兒子,周旭的母親感到很自豪,他說兒子是軍人出身,當兵兩年間,曾經參加過邵陽加油站爆炸事件、邵陽大曲酒廠火災事件等數十起突發事件緊急救援,每次他都表現很優秀,曾多次嘉獎,深受部隊首長和戰友們好評!坝浀糜幸淮危氖衷趽岆U被燙傷了,但他絲毫沒有畏懼,火警就是命令,就是生命,每次他都主動請纓”。
對于這次兒子主動去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治的第一線,周旭父母表示一點都不覺得突然,兒子雖然脫下了軍裝,但是軍人的本質還在,軍人的天職是服從,關鍵時刻,軍人不上,誰上!
冬將盡,春可期,山河無恙,人間皆安!抗戰在新型冠狀病毒救治一線的醫務人員們,你們辛苦了!周旭,期待你的凱旋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