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寧11月8日消息(記者劉澤耕 通訊員宋曉英)“十三五”期間,青海省防沙治沙目標任務為沙化土地治理任務40萬公頃。青海省各級林業草原部門扎實推進“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三江源和祁連山等重點生態工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較好成效。截至目前,青海省已完成治理任務30.07萬公頃,占總任務的75.2%,完成投資7.41億元。

  為確保全省防沙治沙工作取得實效,青海省不斷加大防治措施,嚴格執行《禁伐令》《禁牧令》《禁采令》及《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嚴禁違法開墾土地的通知》等法令制度。嚴格管理沙區水資源,全面落實沙區開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扎實推進國家綠化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持續加強沙區林草植被保護。

  同時,青海省林業和草原部門強化頂層設計,落實防沙治沙規劃,編制完成了《青海省防沙治沙規劃(2011-2020年)》,并將防沙治沙規劃納入了省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創新造林綠化機制,出臺了《創新造林機制激發國土綠化新動能的辦法》,實施了《青海省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在全省6州18個沙區縣(市、行委),通過采取人工造林種草、封沙育林(草)、沙化草地治理等措施,全面保護現有林草植被,進一步加大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力度。

  “十三五”以來,青海省加大資金投入,促進沙區生態建設,堅持國家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向沙區傾斜的工作方針,扎實推進“三北”防護林、三江源、祁連山、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等重點生態治理項目,地方財政配套投資達1.57億元。積極探索建立生態補償制度,制定出臺了《關于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的若干意見》、《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試行辦法》,率先在三江源地區啟動了生態移民生活補助等生態補償項目,為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探索了路子。

  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青海省正確處理防沙、治沙、用沙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沙區光熱資源充足、土地資源廣闊的優勢,積極發展沙區特色種植業。出臺了關于加快有機枸杞產業發展、林產業發展、中藏藥材種植基地建設3個實施意見。實施了有機枸杞、林業產業、生態旅游等5個專項規劃,初步構建成以“東部沙棘、西部枸杞、河湟雜果、南部藏茶”的產業布局。全省枸杞種植面積達到70萬畝,進入采果期面積44萬畝,年產量6.3萬噸。枸杞采摘期間吸納務工人員達71萬人,實現枸杞勞務收入11.3億元,人均收入1591.5元,充分調動了沙區廣大農牧民防沙治沙和發展沙產業的積極性,有力促進了防沙治沙進程。全省18個沙區縣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管護崗位6828個,年人均增收2.1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