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寧1月25日消息(記者劉澤耕 通訊員宋曉英)記者24日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上獲悉,2018年,青海省生態旅游接待量首次突破千萬人大關,較2017年增長一倍。森林康養、花海鄉村等新業態蓬勃發展,成為旅游經濟新亮點。青海省林業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產值達到69.42億元,較2017年增長35%,帶動青海省20%的農牧戶增收致富。
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赫萬成介紹,去年青海省認證有機枸杞17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枸杞生產基地,諾木洪枸杞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中藏藥基地加快建設,種植面積達24萬畝。林木苗圃突破16萬畝,生產苗木近11億株。林麝等野生動物繁育快速增長,總量近35萬頭(只)。
青海省林業生態扶貧精準發力,堅持產業帶動、造林務工、獎補增收、管護就業和定點幫扶綜合施策、多措聯動,生態扶貧實現新突破。產業帶動12.4萬農牧戶戶均增收1.39萬元,人均增收2634元。通過兌現森林生態、天保工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國家補助政策,直補農牧民各類資金10.24億元。林草管護員設置與扶貧精準銜接,新增貧困人口護林員3000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戶林業草原生態管護員達4.99萬人,人均年收入超2萬元,實現穩定脫貧。
赫萬成表示,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要鎖定脫貧目標,堅持問題導向,集中力量,合力攻堅,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雙贏”。強化生態工程帶動,以三江源、祁連山、三北、天保等重點工程為依托,積極吸納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增加貧困群眾勞務收入。擴大生態管護公益崗位覆蓋面。積極拓展森林、草原、濕地、沙化土地等生態資源管護崗位,提高補助標準,提高貧困人口受益度,今年新增5000個生態管護崗位。依托區域生態資源稟賦優勢,大力發展與生態保護緊密結合、市場相對穩定的特色種植、養殖、林下經濟,增加貧困群眾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進一步強化對口幫扶工作,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項目資金支持,幫助貧困村改善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增加“造血”功能,確保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6個聯點幫扶村如期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