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40年看青海]綠色開發柴達木盆地“聚寶盆”

2018-12-16 13:57:00來源:央廣網

察爾汗鹽田(央廣網記者 張雷 攝)

  央廣網西寧12月16日消息(記者張雷 葛修遠)12月1日至8日,央廣網記者隨“40年看青海·媒體記者青海行”主題采訪團,深入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河湟谷地、祁連山區,實地探訪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筑牢中華民族生態安全屏障,高質量推動資源能源綠色開發,為各族人民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實踐成效。今天刊出記者采寫的系列報道《40年看青海》第三篇《綠色開發柴達木盆地“聚寶盆”》。

用鹽修筑的公路(央廣網記者 張雷 攝)

  青海省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中地勢最高的盆地,因具有豐富的有色金屬、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特別是原鹽、鉀、鎂、鋰、鍶、石棉、芒硝等礦藏儲量居全國首位,因而素有“聚寶盆”美稱。

  鹽湖資源是青海第一大資源,青海共有71個鹽湖,43個在柴達木盆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已成為“網紅景點”的茶卡鹽湖。但實際上,察爾汗鹽湖才是青海最大的鹽湖:東西長168公里,南北寬20至40公里,鹽層厚2至20米,總面積達5856平方公里,各類鹽總儲量達600億噸,占全國儲量的1/3,世界儲量的1/5,堪稱“中華第一鹽湖”。

鹽田邊圍著一圈白色的結晶項圈(央廣網記者 張雷 攝)

  青海鹽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茶卡鹽湖的“天空之鏡”,察爾汗鹽湖的“萬丈鹽橋”,還有湖面上綻放的形態各異的鹽花。但人們似乎忘記了,鹽湖更大的價值是工業價值。

  12月5日,記者乘車從柴達木盆地南緣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出發,向北80多公里,來到察爾汗鹽湖。

鹽田上的水采船(央廣網記者 張雷 攝)

  汽車行進在用鹽鋪設的公路上,兩旁是被鹽路分隔開的鹽田,一眼望不到邊。鹽田中央的水面是碧藍的,正在鹽田里作業的水采船倒映在水中,呈現出與茶卡鹽湖“天空之鏡”一樣迷人的景象。

  下車走到水邊觀察,只見鹽田邊是一圈白色的結晶體,像是給鹽田圍上了一條白色的項圈。岸邊的水呈黃綠色,鹽在水中自然析出絮狀結晶,像是在水中翻滾的云朵,可見含鹽量之高。

鹽田中正在結晶的鹽(央廣網記者 張雷 攝)

  據了解,察爾汗鹽湖開發出的生產鹽田總面積已達200多平方公里,形成了百里生態水景線,工業生產與工業旅游和諧發展。

  在察爾汗鹽湖循環經濟產業園展示廳,記者了解到察爾汗鹽湖的開發歷史、現在的生產規模和未來的產業發展藍圖。

  察爾汗鹽湖是一個以鉀鹽為主,伴生有鎂、鈉、鋰、硼等多種礦產的大型內陸綜合性鹽湖。早在1958年,察爾汗鹽湖資源開發就拉開序幕,幾千名熱血青年響應國家號召,從全國各地來到青海柴達木盆地,投身察爾汗鹽湖大會戰,在生產、生活條件和工藝技術十分落后的情況下,生產出國產鉀肥,改寫了中國不能生產鉀肥的歷史。

游客在鹽田拍照(央廣網記者 張雷 攝)

  1976年,青海鉀肥廠建立。1986年,青海鉀肥擴產被列為國家“七五”重點建設項目。1996年,青海鉀肥廠改組為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西部大開發首批十大重點項目之一的青海鉀肥100萬噸項目開工建設,察爾汗鹽湖資源進入大規模開發階段。

  如今,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擁有1.7萬名員工的大型企業,察爾汗鹽湖鉀肥生產規模已增至500萬噸,成為我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我國鉀肥由完全依賴進口達到自給率50%以上,對全國糧食生產安全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

察爾汗鹽湖循環經濟產業園展示的鹽結晶體(央廣網記者 張雷 攝)

  除了鉀鹽開發,近十幾年來,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圍繞建設“生態鎂鋰鉀園”的目標,先后攻克從原鹽中提取鋰、鎂等多個世界性難題,從單一的鉀肥生產向多個鹽化工領域跨越,初步形成鉀鹽、鎂鹽、鋰鹽、鈉鹽、氯堿五大產業群。碳酸鉀、金屬鎂、鎂合金世界第一,硝酸鉀亞洲第一,氫氧化鉀世界第二、氯化鉀世界第四。

  不遠的將來,察爾汗鹽湖鉀肥將從現在年產500萬噸擴大到600萬噸,最終形成1000萬噸鉀規模;金屬鎂從年產10萬噸發展到100萬噸,碳酸鋰從1萬噸發展到10萬噸,成為中國鋰原料基地、世界鎂工業基地和鉀工業基地,在中國乃至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鹽湖資源綜合利用集群,帶動輕金屬新材料、鋰電產業、光伏光熱、裝備制造等多個千億元產業發展。

  結束察爾汗鹽湖的采訪,記者繼續乘車280公里,來到柴達木盆地北緣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

察爾汗鹽湖工廠(央廣網記者 張雷 攝)

  12月6日,記者先后來到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和德令哈市工業園采訪。這時,記者才知道,察爾汗鹽湖資源開發僅僅是柴達木盆地“聚寶盆”資源開發的“冰山一角”。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規劃面積25.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首批13個循環經濟產業試點園區之一,也是國內面積最大、資源最豐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數民族地區的循環經濟試驗區。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規劃展示廳(央廣網記者 張雷 攝)

  目前,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一區四園”“五個”產業集群的布局已基本形成:

  格爾木工業園重點建設察爾汗、昆侖兩個千億元重大產業基地,以鹽湖化工、石油天然氣化工、金屬冶金為主的循環經濟工業園。

  德令哈工業園,重點建設以鹽堿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加工、新型建材產業為核心的循環經濟工業園。

  大柴旦工業園,重點建設以能源、煤炭的綜合利用、鹽湖化工一體化發展為特色的循環經濟工業園。

  烏蘭工業園,重點建設以配套鹽湖資源開發為主導、煤炭清潔利用為特色的循環經濟工業園。

  都蘭特色產業聚集區,主要以黃金、多金屬綜合開發、建材等多產業聯動發展的產業基地。

  柴達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上的一片凹地,但隨著鹽湖化工、油氣化工、金屬冶金、煤化工、新能源裝備制造、新材料和高原特色生物7大產業同步發展,正在成為青海的工業高地。

 
編輯: 鄭皓月

[40年看青海]綠色開發柴達木盆地“聚寶盆”

12月1日至8日,央廣網記者隨“40年看青海·媒體記者青海行”主題采訪團,深入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河湟谷地、祁連山區,實地探訪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筑牢中華民族生態安全屏障,高質量推動資源能源綠色開發,為各族人民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實踐成效。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