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呼和浩特5月7日消息(記者鄭穎 通訊員郝大為)企業注冊網上提交資料,當日即可辦理完畢;稅款繳納方式可自主選擇;海關政策“抽屜”實現服務延伸……,呼和浩特海關圍繞服務自治區對外開放,推出一連串的新舉措,切實為企業減負,為外貿進出口高質量發展護航。
業務辦理環節大“瘦身”
鄂爾多斯市源盛光電有限責任公司位于鄂爾多斯市裝備制造基地,是一家以生產低溫多晶硅液晶顯示和有機發光顯示器件為主的高科技研發企業。企業的減免稅和加工貿易業務在呼和浩特關區占較大比重。呼和浩特海關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積極協助企業開展減免稅無紙化試點改革,上門提供政策指導和技術支持,改變了該企業減免稅業務外包的操作模式,轉變為企業自行通過海關預錄入端口及“互聯網+”平臺進行申報,年審批征免稅證明約2700-5000票,每年為該企業減免稅款約5000-7000萬元,節約外包成本約11-20萬元,同時減免稅業務的辦理時效從改革前的10個工作日減少到現在的1-3個工作日,這大大緩解了該企業的資金壓力。
2017年呼和浩特海關啟動實施業務綜合改革,將減免稅、通關、加貿保稅等業務集中辦理,搭建“互聯網+海關”平臺,進一步壓減業務辦理環節,提高辦事效率,切實為企業減負。
“自從呼和浩特海關企業管理業務網上辦理以來,為企業提供了便利。我足不出戶就辦理了企業注冊登記業務,網上提交注冊申請和所需材料,海關工作人員當天審核通過注冊成功,并提供了證書郵寄服務,為我公司節省了往返呼市的2天時間和近千元路費、住宿費、公雜費等“。二連浩特市匯友進出口有限公司辦事員李建說。
征稅改革為企業減負
在打造優質通關服務的同時,呼和浩特海關還積極探索通過改革為企業減負增效,推出匯總征稅改革,在企業依法提供擔保和海關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將以往“逐票審核、先稅后放”的征管模式改變為“先放后稅、匯總征稅”。此項改革有利于企業盤活資金流,加快通關手續辦理速度。2017年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后,在貨物通關環節,由過去的海關審查確定企業申報稅收要素、核定企業應繳稅款,轉變為企業自行申報稅收要素、自行計算并繳納稅款、海關受理后放行貨物,實施全過程抽查審核。
二連立鑫元國際貿易公司是口岸從事鐵礦石進口的企業,2017年企業銷售150噸鐵礦石,同比增加了52%,公司負責人丁建國表示,除了鐵礦石市場行情穩定外,海關通關改革也是銷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以前涉稅貨物需要找海關打印稅單,現在實行自報自繳以后,通過電子支付稅款成功后報關單直接放行,鐵礦石從到達口岸到放行基本在3個小時以內。
據統計,2017年呼和浩特海關“自報自繳”報關單占比達72.18%,電子支付稅款入庫58.74億元、占比70.62%,匯總征稅方式征收稅款3172.72萬元,同比增長3.52倍。
出實招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針對自治區外貿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的實際情況,呼和浩特海關積極推進企業信用管理改革,積極培育外貿龍頭企業。企業成為海關高級認證企業后可享受配備企業協調員、優先辦理進出口貨物通關手續、適用較低的進出口查驗率、簡化進出口貨物單證審核等優惠政策。
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1月成為海關高級認證企業后,使公司貨物的物流成本下降,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為企業更好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企業進出口貨物的查驗率大幅下降,通關效率大幅提升,由以前每票貨物通關平均的8個工作日縮短為1-2個工作日,累計節約倉儲費、運費以及資金成本1000萬元以上。
為保障企業用足用好海關優惠政策,呼和浩特海關組織業務部門全面梳理匯總海關服務地方發展政策,形成分門別類、動態調整的優惠政策庫,由地方根據實際需要“點菜”,海關提供零距離、“面對面”政策服務。主動深入企業上門問需,打通服務海關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僅2017年就舉辦各類企業培訓班、政策宣講會20余場,送政策上門8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