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5月3日消息(記者桂園)山東省近日發布2018年出口農產品產業集群示范項目指導意見。根據意見,山東將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積極培育農產品出口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出口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意見指出,圍繞加快出口農產品轉型升級,提升國際市場競爭能力,整合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公共資源,構建面向出口企業的高效服務平臺。項目縣應立足產業發展需要,著力抓好政府土地流轉服務平臺、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投入品監管平臺、農產品生產技術推廣服務平臺、農產品展示推介平臺、農產品檢測服務平臺、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要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對現有公共服務平臺進行重點建設或完善提高。
完善出口示范生產基地建設。引導支持出口企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主體,開展高標準出口示范基地建設,提高建設水平,發揮基地示范帶動作用。擴大基地規模,完善基地生產設施條件。依法規范土地流轉合同,建設必需的灌排設施、植保設施、質量安全檢測設施等;加大對國內外優良品種、先進種養技術和管理模式的引進與開發應用,加大對綠色生物防控、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質量風險防控能力。依據進口國質量安全標準,加強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強化全過程信息化改造和追溯體系建設,完善質量檢測設施和手段,開展國際產品質量和管理體系認證,全面降低和管控質量安全風險;注重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主體,規范企業與農民利益關系,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收益水平。
出口示范基地應達到以下要求:基地規模面積應達到100畝以上;地塊規整、四至邊界清晰,土地平整;基地樹立明顯標志牌,表明基地基本情況,試驗、示范、推廣的主要內容以及標準要求等;基地建立農業投入品使用、保管登記制度、質量檢測制度、追溯制度、田間管理檔案管理制度等有關檔案齊全。
產業集群項目縣要達到以下標準:出口農產品總體規模較大,出口型農業在當地農業經濟和農民增收中占有較大比重,2017年全縣出口農產品原則上在1500萬美元以上。農產品出口企業數量較多、且有相互的分工協作關系,產業集群發展特點明顯。2017年縣域內出口額超過100萬美元的企業不少于5家,出口企業數量較多的優先支持。當地在出口生產基地建設、農產品質量檢測能力、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市場開拓和公共品牌推介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當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外向型農業發展,制定有鼓勵和促進政策,實施該項目擁有較強的資金籌集和資源整合能力,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水平。重點向“4個2”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加快推進農業脫貧攻堅。有扶貧任務的縣,承擔項目的主體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農業龍頭企業要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或吸納農村貧困人口就業,農民合作社要吸納貧困戶入社并脫貧。
省財政每個項目縣補助150萬元。省財政資金主要用于協會組織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出口示范基地建設的補助。在出口示范基地建設上,省財政資金主要是發揮引導和聚合作用,支持和鼓勵出口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主體,加大農產品出口生產基地建設投入。補助范圍是:完善基地生產設施條件,建設必需的節水灌排設施、綠色植保設備設施;國內外先進技術、生產模式、優良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國際先進生產操作規程的推廣及基地追溯體系建設;開展基地農產品質量認證;支持農業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