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1月28日消息(記者夏震宇 通訊員戰旗 張廣艷)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港口優勢,近年來,天津臨港經濟區將海洋經濟作為重點發展產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規模持續擴大,海洋產業結構穩步升級,在區域產業發展和升級中發揮著積極的帶動作用。
目前,一批優質海工項目相繼落戶臨港,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初具規模。其中,海油工程項目已正式簽約;泰富重工集團在臨港投資建設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國際港口,海洋工程高端裝備展覽、制造、再制造產業園和交易服務中心、研發中心;博邁科海洋鉆井平臺、石油生產平臺、FPSO和特殊工程船舶設計研發、建造、項目管理、技術服務一體化集成,形成國際化創新生產體系;天津新港船舶重工依托多家設計院所,分別在汽車滾裝船、醫院船、油氣工程等不同領域取得新突破;太重海洋工程板塊發展迅速,自升式鉆井平臺成功下水,自主研發設計最大的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填補了國內空白。
同時,天津臨港經濟區依托自身臨海優勢和大型試驗取排海水的便利條件,吸引國家海洋局天津臨港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眾和海水淡化、中鹽臨港基地等眾多海淡項目紛紛落戶,海水淡化產業正在發揮集聚效應。臨港還不斷加大對海洋生物醫藥技術研發、科技創新的投入,努力建立完善的海洋藥物創新體系。此外,臨港經濟區海洋服務產業帶動效應顯著。目前,海洋服務業占臨港經濟區海洋經濟比重達到5%,以港口物流業為標志,發展成效突出,為海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記者注意到,臨港經濟區在海洋經濟開發建設過程中,遵循“經濟環保并舉、用海護海雙贏”的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原則,處理好開發和保護的關系、儲備和利用的關系、眼前和長遠的關系,推進區域海洋生態文明提升。
下一步,臨港經濟區將貫徹落實相關戰略部署,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在天津臨港經濟區建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為戰略目標,以創建國家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區、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為戰略契機,全力促進海洋經濟在臨港全面發展。
臨港經濟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臨港將繼續優化海洋經濟產業體系,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和承建北方國際航運中心臨港產業承載區等戰略機遇,充分利用京津冀的資本、技術、配套產業,為建設以海工裝備、智能裝備為主的高端裝備基地提供良好的區域支持和腹地支撐。同時,以建設中歐先進制造產業園臨港核心區為契機,臨港將加快海洋高端裝備產業集聚。臨港還將做足科技興海文章,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推進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提升海洋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力爭把臨港建設成為國內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領航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