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沈陽10月11日消息(記者徐志強)為守住管好“大國糧倉”,保障糧安天下。11日,記者跟隨中央新聞單位采訪團走進中儲糧遼寧分公司實地采訪。中儲糧遼寧分公司副總經理王振民向記者介紹,近年來,中儲糧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如今擁有了國內覆蓋面最廣、規模最大的糧食儲運網絡,糧庫智能化平臺逐步成為中儲糧“金字招牌”中含金量最高的管理手段。
據介紹,中儲糧遼寧分公司目前有19家直屬庫、22家分庫已完成智能化糧庫建設。從糧食收購、入庫、儲存、出庫全流程的智能化痕跡管控,集成了“智能糧情”“安防在線”“數量監測”“系統管理”四大模塊,實現了科學儲糧、綠色儲糧、智能儲糧。
王振民說,遼寧分公司轄區3800余個高清攝像頭覆蓋了直屬庫、分庫的所有倉房和庫區重點安防部位。在分公司在線監測中心,足不出戶便可實現對庫區糧情及生產作業情況進行“四不兩直”檢查。通過開展常態化、實時化遠程監控,管理糧食不再是僅僅依靠報表,而是直接“管控到現場、管控到實地、管控到糧情即時變化”,真正實現了對儲糧看得見、管得住。
記者在走訪中看到,在沈陽直屬庫,庫內科技儲糧覆蓋率實現100%,內環流控溫儲糧、智能通風、空調控溫儲糧等新技術,沈陽直屬庫已改造和計劃改造共計19.8萬噸倉房使用內環流控溫儲糧技術。全年糧食均實現低溫、準低溫儲藏,并保持糧食的品質新鮮,實現綠色儲糧、生態儲糧,噸糧成本由過去的1.16元/噸下降到0.45元/噸。
“通過實施智能化糧庫建設,實現了信息化技術與糧食儲備業務深度融合。以前查倉需要半天時間,現在10分鐘就可以,中儲糧為農服務的水平也提升到新層次,售糧農民進門領卡,全程“一卡通”操作,既提高了為農民服務的效率,又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中儲糧沈陽直屬庫有關負責向記者說。
在大連直屬庫,庫區北部14棟高大平房倉,劃為“科技儲糧示范區”,倉房檐高9.8米,單倉容量在14,000噸左右。目前存放的是遼寧一等玉米,主要儲糧技術有內環流控溫、智能通風、電子測溫等,同時正在開展糧堆電子測濕項目試驗。
在鞍山直屬庫,從嚴把入庫關、精細管理、科技儲糧、落實考核等方面著手,以智能化糧庫建設為載體,融合智能化、信息化和綠色儲糧技術全面升級儲備糧管理手段,確保儲糧安全,中央儲備糧科技儲糧覆蓋率100%,全年平均糧溫始終控制在20℃以下,中央儲備糧賬實相符率、宜存率連續多年保持100%,損耗率始終控制在0.9%以內,全年單倉管理費用控制在3元/噸以內,確保了中央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在為社會提供放心糧源的同時,也實現了好糧賣好價,市場客戶更加認可。
據悉,中儲糧積極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并貫穿到經營管理全過程各環節,推進糧食保質、減損、降耗、增效。王振民說,目前,智能化糧庫逐步成為中儲糧“金字招牌”,引領著國內糧食行業向現代化轉型,中儲糧智能化糧庫的成功實踐,也為全行業“智慧糧庫”建設提供了一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