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哈爾濱9月5日消息(記者遲嵩 通訊員林樂君)“以前我們招聘,要么跑招聘會,到了旺季,就分身乏術。要么是互聯網上發信息,大撒網的方式收效也不明顯。現在我們招人,就業地圖是主渠道,真的實現了應聘人員的精準化,效率提高了不少。”英才添翼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李博對使用了大半年的就業地圖贊不絕口。和他一樣大加贊賞的還有市民王緒東,“以前找工作各種招聘會跑,和我專業相符心儀的企業和崗位數量還不多,太折騰了。自從我關注了‘哈爾濱就業’微信公眾平臺,使用它里面的‘就業地圖’找工作,躺在家里,玩著手機就解決問題了,簡直太方便了。”
他們口中的“就業地圖”,是哈爾濱市開發的就業服務新模式。2012年底,面對就業壓力加大的現實,哈爾濱市人社局抓住互聯網的機遇,開發了面向用工方與求職者的免費的件,彌補實體招聘會的不足。建設初期,主要是利用網站、查詢機和有線電視作為平臺發布信息、提供服務,日益受到群眾歡迎。經過5年的發展,已經升級迭代到現在APP、支付寶、微信等幾種方式,目前求職者只需動動手指,數以萬計的用工信息便會一覽無遺,“就業地圖”年服務人數達40多萬人次,平均每天向社會發布各類招聘信息2600多條、崗位15000多個。
“就業地圖”是利用大數據、信息化、空間地理信息等手段,將各類就業創業信息與電子地圖有機結合的服務形式。求職者和用人單位可隨時隨地上網使用。目前,哈爾濱市的就業地圖打造了10分鐘、20分鐘和30分鐘“三個就業圈”,具備信息發布、數據處理、智能互動“三大能力”,解決了拉動就業、創業資金、崗位難選“三個問題”,拓展了電腦、手機、有線電視和查詢機“四種手段使用”,全面提升了哈爾濱市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實現了為市場供求雙方提供有效對接,為勞動者、創業者提供更加直觀便捷高效服務。與此同時,齊齊哈爾市從就業信息服務覆蓋城鄉入手,構建了市級掌控、覆蓋全市、城鄉一體、信息對稱、上下聯通的公共就業信息服務網絡,解決了城鄉人力資源市場分割、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基礎不完善、城鄉就業信息不聯通、基層群眾獲得就業信息不及時等問題。佳木斯市從暢通供求雙方網上交流對接渠道入手,打造了“一網一地圖,兩庫兩平臺”的人力資源招聘信息化新格局。雞西市開發了就業及社會保險調查統計系統,實現了入戶普查信息的臺賬自動生成、多種方式查詢、快捷數據統計、信息適時更新等多項功能。
就業地圖應用的便利性不僅得到了市民和用戶的好評,也獲得了省長陸昊同志的點贊,他指出,要加強頂層設計,緊緊圍繞“便民”下足功夫,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開發新“服務”,并指示將這一模式向全省推廣。今天,省人社廳組織召開了推廣哈爾濱市“就業地圖”的現場會。
據了解,近年來,全省人社系統深入實施“互聯網+人社”三年行動計劃,建成了全省“人社云平臺”,涵蓋3682萬人基礎信息,開發了76個信息系統,行政審批、社保經辦、調解仲裁等業務實現了“在線運行”。全省人社系統將繼續加強云平臺建設,推動各地業務全面上線,數據歸集到省,推動“互聯網+人社”服務向基層延伸,建設全省統一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初步建成覆蓋全省的“就業地圖”,指導用人單位合理設置招聘計劃,引導勞動者有序流動、理性擇業和提升技能。加快推進社保卡在就業領域的應用,充分利用社保卡的電子憑證、信息記錄、自助查詢、待遇領取等功能,使其逐步替代《就業創業證》,成為勞動者辦理就業失業登記、接受就業服務和享受各項就業扶持政策的主要身份憑證,并借助社保卡便捷享受公共就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