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8月15日消息(記者陳慶濱)為了解決西部老少邊窮地區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也為了提高當地醫生在專業方面的認識和水平,讓當地的民眾有更好的機會得到早期的預防和治療。8月10-12日,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聯合天津醫大總醫院開展免費白內障手術暨“集善三星愛之光農村青光眼防治項目”首站在青海啟動。此次活動由天津醫科大學校長、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視力殘疾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著名眼科專家顏華教授帶隊,為當地青光眼和白內障患者開展義診和免費手術,并向醫療機構捐贈眼科儀器設備和書籍。
由于海拔和光照的原因,中國西部地區冬天一到白雪覆蓋的地區對眼睛損傷比較大,因此白內障、沙眼、青光眼發病率特別高。以青海為例,當地居民白內障和青光眼的患病比例要大幅高于低海拔地區。8月10日下午抵青后,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眼科專家團隊一下飛機就直奔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對該醫院病情復雜的13名白內障患者進行術前檢查。據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吳娟介紹,這些患者有回族、藏族,還有蒙古族,有幾個病人眼底有病變,手術難度比較大。天津醫大總醫院眼科副主任陳松主任醫師詳細與患者溝通了的基本情況并做術前檢查。
下午4點,第一例手術開始。接受手術的是一位來自化隆回族自治縣的67歲的回族大娘馬法果,他的兒子馬先生告訴記者,母親的眼疾已經有十多年了,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生活,這次來手術是慕名找到天津專家。患者的兒子說:“母親的眼睛以前病過,但是沒和我們說過,今年開始看不見了,這邊大夫建議別做了,我網上查的天津這一塊是頂尖水平,天津的陳松主任做疑難手術1000多例,想過去天津看,這幾天一直在聯系,這次來了家門口,全家人都認為必須來試一試。”4點25分,第一例手術結束。馬大娘在護士的攙扶下走出手術室,對手術結果的期盼之情溢于言表。
當天下午,天津醫大總醫院眼科姚寶群博士和于金國副主任醫師分別來到眼科門診為20余位青光眼的患者診療。8月11日早,專家團隊查房后驅車前往距離西寧市40公里外的回族土家族自治縣大通縣的人民醫院和良教鄉衛生院為周邊崗沖鄉、石山鄉、新莊鎮上山村等9個鄉50余個村的20多個民族的300余名患者進行青光眼篩查,最遠的村民需要乘車2個小時到縣醫院等待天津專家看病。
天津醫大總醫院眼科青光眼專家姚寶群博士說,青光眼如果未能在早期得到有效治療,引發視力下降將是不可逆的,所以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變“輸血”為“造血”,促進當地醫療技術逐步接近甚至達到發達地區水平,真正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天津醫大總醫院在防盲治盲、白內障復明、青光眼防治方面擁有良好基礎,天津醫科大學校長顏華教授表示,此次青海健康扶貧之行,旨在進一步深化津青醫療幫扶和健康公益事業。“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精準扶貧’和‘健康中國’戰略部署,投入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優質醫療技術資源,不斷幫助基層眼科醫生提高診療水平,努力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今后,總醫院眼科團隊爭取每年走到西部不同省區,為當地百姓青光眼和白內障篩查復明做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薄紹曄監事長表示,青光眼防治項目對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殘疾預防等工作,并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參考建議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還可為困難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是一個彰顯慈善精神的以小見大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