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重慶7月27日消息(記者劉湛 通訊員彭亮)7月25日,已入伏的貴州凱里地區(qū)晴空萬里、艷陽高照。烈日炙烤下的凱里火車站,像一個“大蒸籠”,酷熱難耐。

  而站臺下、線路間,一抹嬌小的黃色身影在股道間的石板路上來回奔跑,不停地重復插管、給水、拔管、整理的作業(yè)流程,為列車水箱“喂飽”清水,保證乘客飲用熱水、洗漱、如廁的用水需求,讓旅客在炎炎夏日清涼出行。

  這抹嬌小的黃色身影,是凱里車務段凱里火車站的女上水員,黃帽子、黃馬甲、膠手套是她們的工作“裝備”。鐵路上水員是人們鮮有耳聞的職業(yè),作業(yè)范圍屬于旅客視野的盲區(qū),不直接跟旅客接觸,卻時刻守護著列車水箱的水位線。當日,記者走進凱里火車站上水組,了解這份被譽為“火車站最辛苦職業(yè)之一”的工作,體驗上水作業(yè)的“冷暖”生活。

  據(jù)了解,凱里火車站是滬昆線貴州東段350余公里鐵道線上唯一的補水站,一晝夜承擔30趟500多輛客車的給水任務。現(xiàn)有上水員28人,每班7人,平均年齡44歲,全部都是女性。張官菊是凱里火車站上水組一班班長,今年已經(jīng)48歲,她和班組姐妹們干著男職工都畏懼的辛苦活,她紅彤彤的臉頰上,明顯可以看出烈日的威力。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工作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張官菊樸實地說,“高溫天氣不可怕,氣溫再高就是40多度,怕的是曬得滾燙的鐵軌、石渣、水管,還有水管里面的水。”

  在烈日炙烤之下,暴露在陽光下的鐵軌、石渣、水管大量“吸熱”,溫度往往比氣溫高出許多,尤其是水管金屬部分,空手根本無法觸碰。而水管里面的水,經(jīng)過高溫煮沸,差不多和開水一樣滾燙。張官菊和班組女隊友必須“全副武裝”,穿著長衣長褲,外穿黃馬甲,頭戴黃帽子,手戴橡膠手套,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躲避高溫烈日的“荼毒”。“走路石頭扎,四季濕鞋襪,夏季熱浪蒸,冬季寒風刮。”這首打油詩是列車“上水員”的工作真實寫照。

  “K112次列車準備進入3站臺,請做好接車準備!” “收到,上水組明白!”11時53分,伴隨著電臺里傳來的列車預告準備信息,張官菊抓起對講機回答后,她和班組姐妹整理工作服,核對上水計劃,統(tǒng)一出務上站臺、下股道,提前走到預定位置立崗接車。

  10分鐘后,K112次列車準時在站臺停妥,站停時間只有5分鐘。張官菊和班組姐妹迅速行動,先將水管逐一插入注水口,使水管自動加注清水,等待列車水箱加滿水,再拔下水管,最后整理擺放水管位置,方便下一次上水作業(yè)。 “立崗、接車、插管、上水、拔管、擺管”,一系列動作看似簡單,卻必須小心謹慎,必須在列車站停時間內(nèi),爭分奪秒地完成18節(jié)車廂水箱上水任務,不容任何失誤。“列車水箱在上,注水口在下,水流依靠水管里面的強大壓力注入水箱。”張官菊介紹說,“一旦水管接頭插入注水口角度偏移就會脫落,噴射的水流可能飛濺到股道上方高壓線,后果不堪設想。”

  “上水是集苦、臟、累、險于一體的工作。”凱里火車站客運副站長劉曉梅說。一節(jié)車廂25米左右,張官菊和班組姐妹平均每次負責4節(jié)車廂上水,每逢一次上水作業(yè),對她們都是一場百米賽跑。短短幾分鐘內(nèi),幾個來回“折返跑”下來,高溫蒸出的汗水加上拔管飛濺到身上的溢流水,讓張官菊和班組姐妹的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而她們身上那些污漬分不清是汗水還是自來水,只有額頭上那不斷往下掉的汗滴見證其工作的辛苦。

  一根水管加上存水重大50多斤,反復操作對體力消耗很大。不論冬夏,上水員在酷暑寒風中一站至少20分鐘,如果遇到列車早點或晚點,就得站上更長時間。除了辛苦,在股道間上水作業(yè)還很危險,腳下是石砟,一不留神就可能崴腳,還有列車進站、貨車通過產(chǎn)生的強大氣流吸力,可能將人吹得搖擺起來。列車飛濺出來的糞便迸濺到身上也是常有的事兒。

  “辛苦我一個,方便千萬旅客。”這是張官菊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雖然上水苦、臟、累、險,但她和班組姐妹很熱愛這份工作。“天氣炎熱,車上旅客洗漱、喝水、泡面,以及餐車用水,列車水箱水位消耗很大。”張官菊笑著說,“一想到旅客擰開水龍頭就能掬一捧水潑灑臉面,享受清水帶來清涼的愜意,就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