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4月28日消息(記者雷愷)國內首個以陜西古代樂舞為主題的文物展覽——《唯寄歌舞寓長安——陜西古代樂舞文物特展》今天(4月28日)在國家大劇院東展覽廳拉開帷幕。
此次展覽由陜西省文物局與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陜西歷史博物館承辦,萃集了陜西出土、26家文博單位收藏的樂舞文物精品近三百件,不僅鋪陳出五千年來三秦大地樂舞藝術發展的璀璨篇章,也折射了“絲路”起點長安城兼容并包的藝術文化品格,映照出了古代絲綢之路上中外文化交融的繁盛樣貌,成為契合當前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絕佳歷史注腳。
作為國內首個以陜西古代樂舞為主題的文物展覽,《唯寄歌舞寓長安——陜西古代樂舞文物特展》攜近300件稀世樂舞珍寶一一亮相,其中一級文物占到約42%,如西周芮公墓出土的成組樂器石編磬、青銅編鐘、鉦、秦代錯金銀樂府鐘、刻有銘文的秦公鐘、秦公镈、漢陽陵出土的塑衣彩繪伎樂俑、姿態靈動的漢代玉舞人、韓休墓出土的壁畫《樂舞圖》、唐代陶羯鼓、黃釉樂舞俑等珍貴文物。
該場展覽分為四個部分,以周、秦、漢、唐四個重要歷史時期為脈絡劃分,圍繞陜西古代音樂、舞蹈、百戲等內容,呈現著千姿百態的珍貴樂舞文物,反映出各朝代異彩紛呈的表演藝術特征和風格。從象征禮制的編鐘編磬、栩栩如生的樂舞俑,到精妙絕倫的珍貴壁畫,以及或華美瑰麗,或古樸雅致的反映樂舞場面的金銀器、陶瓷器等……她們不僅內涵豐富,且極具科學、歷史與藝術價值,對于人們了解中國古代音樂發展史極有裨益。
在這場陜西古代文物特展中,很多珍貴文物都承載過絲綢之路背景下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使命:如漢代鎏金銅蠶、北朝時期的載樂駝俑、安伽墓圍屏石榻浮雕彩繪貼金《樂舞圖》、史君墓石堂南壁浮雕彩繪《樂舞圖》、唐墓壁畫《客使圖》、三彩胡旋舞紋鳳首壺、唐墓壁畫《胡騰舞》等,都是盛世盛景中由中西方樂舞文化交流、碰撞與融合出的全新火花。千年之外,這些歡歌與樂舞共同交織了一條璀璨的絲綢之路,將當時最耀眼的文明串聯起來,開啟了改變世界的文明交流史。
據了解,為了豐富觀眾的互動體驗,展覽期間還將舉辦多樣化的專題講座、兒童工作坊和高校課堂等社教活動。國家大劇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透過珍貴的文化遺存,觀眾們可以領略到縈繞三秦大地上的樂舞文化精髓。同時,也希望以更豐富的藝術活動形式,使大家充分感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的深刻哲理,從而激蕩起文化自信和實現‘中國夢’的情懷和決心。”
據悉,該展覽將持續至7月10日,觀眾只需持一張參觀票,就可以循著歷史的腳步,步入絲綢之路上的曼妙樂舞世界,聆聽萃中西文化精華于一身的古老樂舞珍寶的千年訴說。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指出,陜西是我國文物大省之一,文物資源豐富,是“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尤其是古代音樂舞蹈文物堪稱是中國樂舞藝術發展的縮影。國家大劇院是中國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此次,為配合“一帶一路”國家領導人峰會的召開,陜西省文物局和國家大劇院結合各自的優勢和定位,將絲綢之路起點——陜西的近三百件樂舞文物請進國家大劇院,是一次文物系統和藝術領域的跨界合作,為首都人民群眾奉獻了一場精神大餐。
陜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賈強表示,陜西文物系統近年來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的重要指示,每年舉辦各類出省出國(境)展覽30多個,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陜西聲音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此次,陜西文物系統與國家大劇院跨界合作,首次舉辦樂舞主題的專題展覽,讓以陜西的樂舞文物精品為代表的展覽走進了我國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進一步彰顯了陜西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希望觀眾們能從這些精美的古代藝術品中,盡情領略縈繞在三秦大地上的古代樂舞的精彩華章,充分體會中國最輝煌時期歌舞升平的盛世魅力,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此啟迪和激發我們的智慧與勇氣,不斷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道路上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