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朔州2月27日消息(記者李楠 朔州臺記者崔小林)今天是農歷二月初二,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不少地方都有理發的習俗,朔州市民從早忙到晚人們“蒸籠蛋”、“剃龍頭”、“捋龍須”過一個傳統風俗節日。
“正好趕上二月二孩子來理發”。在朔州市區的一家理發店里,趙女士帶著孩子正在理發。趙女士認為,二月二這一天理發的習俗現在的年輕人不會有太多講究。“只是感覺老人們說‘二月二龍抬頭’要給孩子們理發,再說二月二也是過完年后的第一個節,我們也會按照老人說的比較注意會帶孩子理發,但也不會刻意的去做什么。”
理發店老板趙亮告訴記者,每年二月二來店里理發的人特別多,從早上忙到晚上。他說“朔州人的習俗二月二理發叫做剃‘龍頭’,給小孩子理發,是要借著龍抬頭的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以后能夠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老人理發,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在朔州二月二這一天,人們要“蒸龍蛋”、引“錢龍”、捋“龍須”。其中,每到二月二這一天,天剛蒙蒙亮,父母都早早起床,父親用紅布或紅紙小心翼翼的包好用面做的“錢龍”揣在懷里,到村邊水井擔水,然后,端端正正的把“錢龍”擺放在灶神的旁邊,意思是將 “錢龍”引回家了,象征家里今年有錢花,期盼著一年風調雨順,生活富裕。
而“蒸龍蛋”則是以土豆為主料,煮熟以后,再與少量的面不干不濕相拌在一起,然后捏成丸子似的,蒸熟即可食用,也有的是菜團子。除此之外,晚上還要捋“龍須”。捋“龍須”其實就是手搟面。到晚上,母親早早的做好了手搟面,熬好了肉潲子,當然有肉是象征性的。捋"龍須"同樣是祈求的順順當當,平安無事。不管是引“錢龍”、吃“龍蛋”,還是捋“龍須”,主要就是圖個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