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呼和浩特2月16日新聞(記者鄭穎 呼和浩特臺記者包麗娜)內蒙古呼和浩特政府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的布局與建設進展。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市委副書記、副市長羅青表示力爭通過3—5年努力,把呼和浩特國家級新區打造成為內蒙古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創新體制機制的重要平臺、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示范區。
建設和林格爾國家級新區,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未來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希望點、增長點、亮麗點。根據方案,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涉及新城區、賽罕區、土左旗、和林格爾縣、托縣、清水河縣6個旗縣區。其初步規劃的園區布局為“一核兩翼六組團”。一核是由和林格爾經濟技術開發區、沙爾沁工業園區、空港經濟區和新機場組成的中部產業核心區;兩翼分別是北翼和南翼,北翼是由金橋開發區和東部白塔片區組成的城市新區,南翼是由托縣工業園區、清水河縣工業園區組成的托清工業集中區;六組團分別是盛樂組團、白塔組團、金橋組團、沙爾沁組團、托清組團、空港組團。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成型、五年上水平、十年大跨越”的發展目標,目前,新區各項工作已全面展開。初步確定了一批擬開工重大項目,經梳理匯總,2017年計劃實施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04個,總投資2461億元,當年完成投資339億元。2017年新區億元以上項目中重大產業項目43項,計劃投資117億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0項,計劃投資48.78億元;重點社會事業項目和民生工程20項,計劃投資24.31億元;城鎮化建設項目25個,計劃投資145.91億元;農林水工程項目2項,計劃投資3.1億元。
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市市委副書記、副市長羅青介紹,“從現在開始嚴格按照自治區黨委和市委關于七網、七業、七新的總體布局,納入整個工作脈絡,貫徹未來幾年內的建設。從2017年開始算要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和林格爾新區在經濟社會、城鄉發展等各個方面亞有新的更高的發展水平,實現全方位的大跨越。”
2017年是內蒙古格林格爾新區建設的起步之年,新區建設將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圍繞建設國家級新區的總目標,建立完善市場化運行管理體系、生態化規劃體系、國際化政策體系“三大體系”,全力以赴打好土地收儲、基礎設施建設、功能性生態建設、產業轉型升級和公共服務建設、開放引資“五個攻堅戰”,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創新機制抓落實,擼起袖子加油干,確保起好步、開好局,全力打造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生態環保、彰顯特色的邊疆民族地區一流的國家級新區。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史文煜介紹:“現在新區規劃設計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春節前,通過各大媒體向全球發布了招標公告,現在已有33家單位和新區對接,經公開招標確定為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本周規劃設計團隊就將入住新區開展工作,”
今年新區建設要高標準規劃建設和林格爾新機場,重點抓好核心起步區和六條連接線建設。按照 “林中有城、城中有林”和以林帶、水系劃分功能區的原則,全面實施“一山兩庫五河”生態景觀建設工程。同時圍繞打造“四區一基地”的戰略定位,以盛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鴻盛工業園區兩大平臺為依托,以構建大數據完整產業鏈和深度融合應用為目標,通過3至5年,將云計算大數據產業打造為千億級產業集群,在全國率先建成數據產業和新型城鎮互動發展的產城融合示范區。今年還要積極推進原有企業擴能升級,加快有機奶、奶制品加工、生豬屠宰加工、膠原蛋白等項目建設,爭取更多企業掛牌上市,重點在教育、醫療兩個方面取得突破。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史文煜說:“計劃在3月中旬形成總體規劃方案,6月底達到新區與周邊特別是市區互聯互通的深度,8月完成核心區重點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為重點項目落地創造條件,到2017年底,以一山兩庫五河為主的生態景觀綜合整治基本完成,交通路網地下綜合管廊等基礎設施全面啟動,各分區特別是與市區實現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