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珠海2月15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黃云君、張明瑤)近日,網絡媒體紛紛報道中美加澳均檢測出福島核污染海水,澳洲發現某些食物中含有微量核輻射物質,加拿大沿海也發現了銫-134。記者從珠海檢驗檢疫局獲悉,該局正一直高度關注日本核輻射污染事件,嚴密監管日本相關輸華產品,經進口水產品的專項排查,珠海口岸正規渠道未發現進口日本輻射海鮮。
對保證進口水產品質量安全,珠海檢驗檢疫局強化相關進口產品的包裝和標識的現場查驗,以及殘留物質的檢測;加大監管力度,加強對來自日本食品、食用農產品的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證明及原產地證明的核查,批批進行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口;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做好進口食品進口和銷售記錄,落實追溯和召回等制度。
珠海檢驗檢疫局食品安全監管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珠海檢驗檢疫局嚴格執行國家進口食品有關管理要求,目前珠海各口岸未受理進口過日本水產品的檢疫審批。據統計,2016年以來經珠海口岸進口水產品共計368噸,貨值115萬美元,主要來自新西蘭、加拿大、葡萄牙、烏拉圭及美國、臺灣等國家及地區。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導致核泄漏,日本福島附近海域所產海鮮受到核輻射的污染,之后幾乎所有國家都禁止進口產自該地區的海鮮。核事故處理需要相當長時間,相關區域的核輻射可能會長期存在。為了確保日本輸華食品、農產品的質量安全,2011年國家質檢總局發布44號公告及相關文件,明確禁止從日本福島縣、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宮城縣、新瀉縣、長野縣、琦玉縣、東京都、千葉縣共10個縣進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從日本進口水產品應事先辦理檢疫審批手續,在《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申請表》“產地”欄中應注明水產品原料養殖地區所在縣名稱或捕撈區域及其聯合國糧農組織漁區編號,在“運輸路線”欄中應注明加工廠地址及產品運輸路線,日本境內運輸的,須注明途經縣名,經海運的,須注明啟運港口;進口日本其他地區生產的水產品時,報檢時應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的證明、原產地證明;檢驗檢疫機構要對進口的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進行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口。
珠海檢驗檢疫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進口食品時請選購正規渠道進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