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杭州1月22日消息(記者 陳瑜艷)記者從今天召開的2017年度浙江省教育系統(tǒng)工作會議上了解到,近年來,浙江努力回應并解決教育的熱點難點問題,把維護教育公平作為工作導向,促進了教育的均衡發(fā)展,讓人民群眾享受優(yōu)質公平的教育。
據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書記何杏仁介紹,目前,浙江已全面取消優(yōu)秀學生干部和“省級優(yōu)秀學生”高考加分項目,清理規(guī)范高考體育加分項目、停止省內高校一切形式的“點招”、規(guī)范高校轉學行為等措施,在取消了一系列“教育特權”的同時,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后20%學生”等弱勢群體的教育幫扶政策和措施,并在全國率先實行隨遷子女在我省就地參加高考升學政策。
為推進教育公平,浙江從2011年底開始就采取嚴厲措施治理中小學擇校亂收費,在全國率先向社會公開宣布公辦義務教育學校開始實施“零擇校”。在全省中小學,取消了任何形式的與“小升初”招生相掛鉤的學科知識筆試和面試,并推動實行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名額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區(qū)域內初中的制度。從2010年開始,又實施“6個嚴格”、“6項制度”,狠抓中小學“減負”,2014年開始取消小學3年級及以下年級各種形式的跨校統(tǒng)測,實行“教材瘦身”,調整降低小學低年級語文和數學教學要求,小學一年級新生實行“零起點”教學,培育推廣“輕負擔高質量”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為促進教育高質量均衡發(fā)展,浙江還持續(xù)把政策資源向薄弱地區(qū)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傾斜。針對困難地區(qū),先后組織實施了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小規(guī)模學校調整改造工程、農村學校教師破舊宿舍改造工程、書香校園工程、三輪教育對口支援工程等“扶弱”工程,完善了該省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和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2014年開始還遴選11個基礎教育相對薄弱的重點縣,進行加強指導和督促,抬高基礎教育的“底部”。
針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連續(xù)實施兩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浙江省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中職教育現代化七項工程”,在著眼提升質量、構筑“高地”的同時,組織實施了“中等職業(yè)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行動計劃,開展中高職現代學徒制、中高職一體化培養(yǎng)改革、四年制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等試點。
浙江還在相繼實施農村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農村中小學教師“領雁工程”骨干培訓基礎上, 在2010年底在全國率先建立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培訓的長效機制,2016年開始實行教師培訓學分制管理。2010年開始探索推廣縣域范圍內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制度,2016年又探索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試點和教師定期注冊試點。針對農村教師隊伍相對薄弱現狀,先后建立了農村教師任教津貼制度、設立“農村教師突出貢獻獎”、推出農村教師特崗津貼制度,制定實施了《浙江省鄉(xiāng)村教師支持計劃》,增加了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吸引力,也提升了農村教育的質量。同時,通過實施“浙江省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出國研修項目”、在臺灣建立浙江高校師資培訓中心等措施,提高高校中青年教師的國際化培訓經歷。
何杏仁告訴記者,2015年,浙江所有縣(市、區(qū))都已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fā)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目前,浙江各類教育普及化水平大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不少指標已高于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近三分之一的縣(市、區(qū))已經基本達到省教育現代化縣標準。
在今天舉行的2017年度全省教育系統(tǒng)工作會議上,浙江還啟動實施學前教育擴容、資助重點縣(市、區(qū))中小學校引進外籍教師、為全省中小學配備移動學習終端、啟動新一輪“浙派名師名校長培養(yǎng)計劃”等9個方面的實事工程。
而之前,針對硬件設施,浙江省教育廳則已連續(xù)9年設計并實施一系列為師生辦實事項目,具體到包括建設教師租賃房、配置學生直飲水、為偏遠山區(qū)學校安裝熱水淋浴房、為高校配備圖書館空調、為農村學校裝備可調式桌椅等大事小事,以推進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的一體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