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呼和浩特1月16日消息(記者寶音,額濟納臺記者張春生)據內蒙古額濟納旗海關部門統計,2016年全年,策克口岸累計進出口貨物1257.67萬噸,同比增長64.98%,進出口貿易額225903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0.92%,策克口岸煤炭進出口貿易量大幅提升。
2016年,口岸聯檢部門加強與蒙方聯檢部門的會談會晤,延長工作時間,共同采取12小時工作制度,為快捷順暢通關提供了便利服務。策克邊檢站執勤業務二科教導員趙曉奇說,延長工作查驗時間,由原來的每天查驗十小時,現在改為早八點至晚八點,全天十二小時無間斷驗放,并通過增加驗放通道,增加驗放警力等方式,現在從單日每天查驗運煤入境六百輛,增長為現在當日每天查驗煤車一千輛左右,每日進口原煤也有原來的六萬噸左右,到達現在單日每日突破十萬噸左右。
額濟納海關也加大服務力度,采取積極的通關措施,升級了智能卡口系統,提升了通關能力。額濟納海關監管一科副主任科員白靜宇介紹,2016年下半年以來,在供給側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推動下,下游煤炭企業的需求量持續走高。目前每天有在運行的企業十九家,每天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超過了一千兩,2016年年底的過貨量已經達到了額濟納海關建關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也是近五年來,該關再次突破千萬噸大關。
2016年,策克口岸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從優化策克口岸經濟發展環境、密切與蒙古國的合作往來、推動通關便利化、切實降低通關成本等方面主動作為、攻堅克難。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提出的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的發展要求,緊緊圍繞“打造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通道”,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機遇,進一步深化同俄蒙各領域合作交流,加強同周邊省區的務實合作,為推動口岸發展、擴大對外開放注入了新的活力,口岸通關環境進一步優化。
策克口岸目前已成為全國第四大、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大陸路口岸,中蒙兩國最為重要的貿易通道之一,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